数字亲密关系的爱与痛:如何让私域更加安全(17)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当然,拜厄姆在文中充其量只是暗示了这个线索,虽然她多次使用了“潜能(potential)”这个词,但是既没有明确援引德勒兹的相关理论,更没有花费笔墨在这个方向进行推进。真正明确从潜在性的方向推进数字亲密研究的,是麦格洛滕(Shaka McGlotten)。在研究数字亲密的专著之中,他甚至在标题中就将“数字亲密”直接转换成了“潜在亲密(virtual intimacies)”。此举有双重意味:一方面是提醒我们,亲密关系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基本人际关系,其实向来已经蕴含着实在和潜在、可见与不可见,甚至在场与不在场这些双重交织的维度;另一方面,他明确将亲密关系的潜在性与晚近数字媒介的发展关联在一起。与拜厄姆的论证策略一致,麦格洛滕在导言之中也是以批判性的悲观语调开篇,但随即用德勒兹的潜在性概念来指明更为积极乐观的方向。
这其实也恰恰呼应着“virtual”这个词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即“虚拟”和“潜在”。从虚拟的角度看,它更多地与数字亲密的技术本性结合在一起,尤其展现出值得质疑和批判的面向。针对“虚拟的亲密”,麦格洛滕的指责堪称不留情面,认为它只是“失败了的亲密关系,由此中断了良善生活之流”,最终它无非是“真实生活的苍白模拟甚或丑陋的衰败(ugly corruptions)”。
但他随即转向了“潜在”这另一个更为积极而乐观的方面。他坦承,在德勒兹的潜在性理论的启示之下,他至少发现了病入膏肓的虚拟亲密的两个积极变革的可能性。一是,“潜在性并非与真实相对立;潜在性指向着内在性(immanence)、能力与潜能(potentiality);二是,我之所以强调亲密关系已然是潜在的,正是因为它经由情感体验(affective experience)而显现出来”。显然,内在性和情感体验是两个要点。
先说内在性。上面援引的拜厄姆的那段话恰好提示我们,亲密关系具有超越性和内在性两个面向,既可以是朝向灵魂融汇的精神理想,也可以回归关系内部的多元和差异的力量博弈。麦格洛滕所谓的内在性显然明确指涉这后一个方向。而具体落实于数字亲密的领域,内在性又展现出两个相关的面向,一是僭越(transgression),二是流变(variation)。僭越对抗的恰恰是数字技术所施加的规范化操作,但此种对抗并非采取外部的视角,而是试图从技术形态自身内部去释放出解域和逃逸的潜能。之前的学者们之所以总是陷入进步和控制的两难之中难以自拔,正是因为错误判断了数字技术的作用,将其仅仅作为外在施加的限制和控制,进而与“本真的”“纯粹的”亲密关系的领域(比如浪漫之爱)对立起来,分隔开来。此种“异化”理论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直白甚至浅白: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