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诗人的平衡——屈曹陶李杜王白欧阳苏高下论(33)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四十七)
陶渊明的诗文似乎只是写给自己消遣的;而白居易的诗是着意写给人读的。屈原的赋连消遣的意思都没有,只是在表白愤怒与疑惑。
(四十八)
曹植的“假乐”已经不容易,而屈原真实的乐——“愤乐”似乎就更难。他是要在国民莅难,自己悟困与被骗时,深跪在坛龛下,发愤生恨中,斥责鬼神以取得那超越鬼神的纯洁与高雅的灵魂或责任感来取乐,他的《离骚》、《天问》都是如此精神态下的作品。能以斥责神为精神愉悦的对象,必须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必须要有如此扛妄的胆量;二是必须要基本道德优越,即古人所说“忠孝敢问天”!屈原不是要自己如神灵,而是要神灵如己,要神格如人格!那么,这也就是真要自己的道德品质挺特伟岸,甚至超越了神灵,这简直需有颠倒乾坤的精神力量!
(四十九)
李白诗中所思考与描述的天外与唐虞远古的人们,及这些人的种种精神面貌,这也使他误堕入我的《历史的荒原》中所命名的“儒家解释体系”中去。这不仅李白,我们所讨论的这九位伟人及孔子、司马迁而后的整个中国文化理解与认识观,都罩入了“儒家解释体系”的迷幕中。关于中国从先秦时逐渐形成的“儒家解释体系”的论说,可看我的《历史的荒原》一书,我在此书的《余论·儒家解释体系》一节里有一段论述:
什么是“儒家解释体系”?其要害是宣传今不如古,这是把往古落后生存状况下人们不得不相互依承的关系,完全解释成人们敬恭逊让中, 自觉遵守的一种社会精神与美德;把远古巫觋类的君王在恶劣乖悖自然条件下,不得不勤政劳苦的形象,完全解释成巫王们自觉自愿的一种“内圣外王”的享受;把宗教、祀典中形成的等级与礼制,完全解释成社会人伦关系中万古不变的天意与铁律。把远古由情理揣度而产生的自然法,完全解释成奉天承命的社会精神中修齐治平的唯一准则;把远古人类宗教中的生存团结,完全解释成封建国家主义的一种雅志高云的原则,并准备以此而牺牲个人。这就是我们对“儒家解释体系”的轮廊较完整的描述。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岂止李白,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文化人,都上了原始儒家及孔子、司马迁等合成的“儒家解释体系”的大当!所以直到近代,康有为利用今文经学中的公羊学说与《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还有《大同书》之作,也上了当。
(五十)
李白是天下第一天真与衷肠率直而无悔的人,“三杯吐然诺”,他也一定是吃过这个社会与朋友的不少苦头的人,他才会有“世路多险艰”;“人心若波澜”“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的感叹。李白学仙慕道绝不会单是要回到“儒家解释体系”所说的远古去。也不只要回避这个污秽的世界,他只是要实现自己的一种人生目的与理想。李白咒骂这个世界,可他绝无去改变这个世界的心思;李白躲避这个世界,也绝无重新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的想法,他只想依傍着从古以来早已存在的紫阳家清灵的世界,“省事第一”中,一个人偷偷地去超凡入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