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逸:诗人的平衡——屈曹陶李杜王白欧阳苏高下论(8)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诗经》、《楚辞》及秦汉以后,古神灵世界渐次衰微与世俗化,而绝不是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一书中所认识的那样,说汉代才是中国宗教的顶峰与高潮,顾先生是被许多历史假象所蒙骗了(详见《历史的荒原》)。中国诗歌创作也渐次由《诗经》时代神职人员口唇面对神主、神坛而创作,变成了两汉时世俗文化人笔头的书面创作。祭歌、神歌、挽歌也变成了一般世俗内容。当然,秦汉后的世俗人员大多数仍应是持有神论世界观的。我们把秦汉魏晋到唐的所有文化人的诗词,一一找来读过,其间,甚至包括非常伟大的文化人,基本上都是崇神敬仙信妖论怪的,同时也礼佛尊道尚天的。绝对“唯物质主义者”却很少见。作为一个社会,有一个非常真实的规律在支配,即:神灵意识在社会上的增减,是与社会生产力刚好成反比的,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的神灵精神世界便会越渐衰摧。
从先秦到唐代,是中国社会生产力渐加发展的历史过程,那么这个时期,便也是人们思想意识逐次无神化,逐次物质主义的过程。我们从唐宋时皇家封禅祭神祭天祭海祭河,官员祭名山诸水舞旱祷雨的行为看,唐宋时社会,有神论观点,似乎仍是占有上风的,仍为文化艺术界的主要精神支柱。就是思想体系最儒家化,在神灵认识上与李白迥无同处的杜甫,仍还没有被渐次更世俗化的社会精神薰染成完全的“唯物质主义者”,可看下面杜诗:
凤凰从天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予忍朝饥。《述古三首》
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群仙不愁思,冉冉下蓬壶。《观李固清司马弟山水图三章》
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龙以瞿唐会,江依白帝深。 《云》
杜甫的这种例证还非常多。王维也有《送神曲》,其《送友人归山歌》有句:“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神与枣兮如瓜”。其《赠李颀》亦云: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看来王维是信佛又礼仙的。白居易与唐代很多诗人的集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精神境界。当然,还很难得有人如青莲先生那样,认为自己本身就是仙驾一躯。
文化本身也有一种规律:文化集团越趋庞大,文化也会越渐发达。因为这里面存在一个——整体文化越多优良异质,就越能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社会机制。这实际上与生物学中——遗传选择的基础越宽广,遗传就越优势的理论如出一辙。但这种文化集团的结集,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即必须先具备一种对文化本身负责任的精神指向。而道佛两教的有神论学说,应该都是有高度理论基础指导下的“基本”负责任的精神指向。所以唐代能有这么一个庞大的文化集团,在这种有神精神指向的旗帜下,来相互创造、积累、提高、运用那些仙汉神唐以来的诗文用语,神灵感悟及精神体验。有了这些因素,诗作中那种飘逸离俗,骖风驾云的感觉只需在随口的弄珠吐玉中,自然就可滚出来了。如李白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里虽没有仙与神的故事,却有“佯谬原则”指导下的那种神灵感悟与精神体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