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和她的黑暗时代(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汉娜·阿伦特
但是,这本书与我当初一见书名所做的种种猜想也不一致,它确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理论著作,而是一本论文和随笔集,论及的人物多为哲学家、作家,是关于他们在所处的特定时代(多为二战时期)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在世界上活动,以及如何被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影响,在里面自然也渗透了阿伦特自己的思想见解。这些名人大多是德国人,有几位还是犹太人。
另外,他们大多经历了战争,一战或二战,用阿伦特的话说“他们共同分享着20世纪上半叶的那一世界,连同它的政治灾难,它的道德解体,以及它在艺术和科学方面令人惊异的进展。”
莱 辛
在论莱辛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阿伦特对“公共领域”“公共生活”的关注,因为这代表了个人在世界中是否负责的态度,特别当世界变得非人,变得黑暗时。莱辛思想的开放性,他对世界对社会现实,以及对真理的独特的批判态度,他的经典名言“人类世界中不可能有唯一真理”,以及“让每个人说出他所认为的真理,并让真理自己被引向上帝”,都吸引了阿伦特,并引导她将思想向着世界敞开自己。
雅斯贝尔斯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是阿伦特的精神导师,书中有两篇文章是论及他的。通过这些论述,会发现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对阿伦特思想的形成及确立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与阿伦特的第一位哲学老师(也曾一度是她的初恋情人)海德格尔不同,雅斯贝尔斯将阿伦特引向真正的理性——“生存只有通过理性才能变得明彻,而理性只有通过生存才能获得内容”;
另外就是“无限的沟通”,所有的真理都是可理解的,对探求真理的哲学来说,它既不应在神学面前谦卑,也不该在普通民众前傲慢,它的意义与价值不在超越的彼岸,而在当下,现存世界,在于它将使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更有人性地体现他自己。在阿伦特的眼里,正是由于这位导师有着对光本身的激情与不懈追求,这使他自己也必然成为他那一时代的光,一盏明灯,照亮他的追随者们的对真理的追寻之路。
罗莎·卢森堡
罗莎·卢森堡的名字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可并不陌生,至少不像书中其他几位。我仍能记起她的名字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有模糊不清的照片,与她并列的是“卡尔·李卜克内西”的大名,他们同时被德国纳粹暗杀。这种并列,政治上的反复强调使我一度以为他们是夫妻,原来不是。阿伦特的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过早逝世的著名女人,她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被黑暗时代所毁灭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变得更丰富,更有人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