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木兰|探寻母亲河的璀璨文化(19)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十三、工艺文化
木兰溪流域的工艺文化自古就很发达。至今尚存的文物珍宝如汉代越王城、唐代九座寺塔、唐代古建三清殿、宋代广化寺释迦牟尼塔、枫亭塔斗塔、宋代宁海桥、太平陂、木兰陂等无不见证了莆仙工艺的辉煌。特别是在元代和清代,莆仙文人学士不愿步入仕途,纷纷弃仕从艺,文化人的加入使工艺创造奇迹。如今,莆仙的木雕、玉雕、石雕、金雕、银雕、骨雕、家具、古建等工艺形成规模近千亿的产业,红木、金银、玉石等最好的工艺材料大都流入莆仙,正是"天下良才用良工″的规律所形成的现象。
莆田工艺的前世今生
人类的工艺与文化密不可分,莆田工艺美术历史的发展与演绎就是一种明证。
从莆田文物发掘考证,出土的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石锛、石斧、石刀、石矛等实物,证明了莆田古老的闽越族先人们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征。
新近在东圳水库库区周遭发掘出三千多年以前的精美陶器,把莆田工艺美术史往前推进了近千年。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曾在仙游榜头一带地下被多次发掘,证实了莆田铸铜工艺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
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武大帝为了平定闽越王余善之叛,派船楼南征,余善败退莆仙,留下了仙游鸡子城、莆田庄边越王台等遗迹。此时,莆仙的土著部落几乎被汉军赶尽杀绝,中原汉文化和屯居于此的汉兵主宰莆仙的历史新篇。
东晋时期,五胡之乱使中原板荡,中原大族纷纷避乱南迁。中产阶层迁徙到闽北石壁一带,盘缠耗尽,只得栖身那里,后来形成了客家族群。而那些望族大户,凭恃财力,继续南移,最终到达闽中、闽南较为安全的世外桃源之地。此后,莆仙文化因此而飞跃。陈光大二年(公元586年)莆田建立县治,成为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区域,县衙、城池的兴建,推进了莆田工艺的迅速发展。
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大量传入莆仙,寺庙林立。有史料记载可稽的隋唐时期寺庙就有凤山九座寺、游洋云顶寺、钟山龙屺寺、仙游龙华寺、榜头天马寺、莆田凌云寺、江口囊山寺、涵江国欢寺等四十多座。至今依然存在的凤山九座寺石塔是隋唐石雕工艺的遗存。此前汉代道教入莆的建筑遗址只能从文献史料中查寻端倪,如汉代的九仙观、壶公凌云殿等等。
大唐盛世,升平既久,文化昌盛,莆仙文化从山区开始发声。当时莆田平原和仙游平原正在开发之中,游洋周边山区是人口聚集之地。唐代中叶涌现出金鲤、史宾、郑积等题名于金榜,列位于公卿,被诗人演化为“龙穿城下宰辅宅”、“七年三度状元来”。晚唐时,莆田因郑氏三兄弟“开莆来学”,文化之风愈炽,人才辈出不穷。因高官名宦的府第园林建造和工艺奢侈品的流行,莆田工艺有了很大提升。唐代仙游进士郑良士在其诗篇中留下了“岭上茗茶因客煮,海南沉屑为君烧”的名句中,涉及了莆仙工艺与海南沉香的关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