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从中国禅到当代禅修:东亚禅宗的历史形成与思想建构(6)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对达摩思想的塑造是与对其祖师形象的描述同时进行的。唐代禅的僧团不断根据自身的需求,将祖师形象的各种要素添加到菩提达摩这位祖师身上,并把它尊崇为东土初祖和西天第二十八祖。直至北宋契嵩时代,对菩提达摩的阐释被政治化、伦理化了,菩提达摩成为一位模范出家人:他来自皇室而又悲悯众生,他喻示中国皇帝佛法大义,他有远离政治又关怀政治的隐士情怀,他教育弟子为人师表,他的去世备极哀荣。禅的僧团创造出这一形象,又藉此形象推动宋代佛教的政治化、伦理化趋势。中晚唐时代,初期禅慢慢向古典禅阶段转换,在此进程中,禅僧团“想象菩提达摩”意识被表达为追问“祖师西来意”。在此临场情境里,作为历史的达摩,他的容貌、家世、师承、游化事迹对于禅的修行而言已经不重要了,真正切己的是他的"西来意"(精神),亦即“祖意”。
当这种追问落实于“当下的自己”时,修行者“心”就会与达摩之“心”合一,这种“合一”是“身心”、“物我”、“历史与当下”的统合。菩提达摩最终来到了每一位禅僧的心里——以恰如其分地满足禅宗“以心传心”宗旨的方式。
长期以来,《祖堂集》等古典禅文本的细碎性和复杂性将模糊性带给许多研究者。藉由该领域内部分学者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禅语录里大量未曾发掘的面相逐渐醒目,呈现为禅师与神通、禅与女性角色等议题。就后者而言,女性与佛教的关系问题是国际佛教学界的热点和争议性议题。理论上看,传统大乘佛教的“不二”(non-duality)原则暗示了男女平等。实际上,在僧团生活中,尼姑依旧低位于和尚。女性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具有“象征性宗教暴力”(symbolic and religious violence)特征。与传统东亚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将妇女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相应,传统佛教长期以来也将多种禁律加诸女性身上,既包括尼姑,也包括底层妇女。禅宗史的“古典禅”阶段也存在类似问题。宣方向会议提供了一篇重要的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婆子与老婆禅:
唐宋禅宗史中暧昧的一页》),他认为,唐宋禅门语录当中有个特殊的群体——婆子,她们卓越的修道经验与男性修道者相比非但丝毫不逊色,甚至有时候成为令男性修道者望而生畏的狙击手,然而在禅宗史的书写里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婆子成为主角的最为著名的几则公案是:“赵州勘婆”、“婆子烧庵”、“婆子点心”、“岩头舞棹”、“临济遇婆”、“投子卜牛”。在上述公案中,这些女性修道者均以自己杰出的禅修经验而令男性修道者为之语塞。稍加留意即不难发现,这些杰出的女性禅者,大都生活在晚唐。如果把优婆夷如庞居士的女儿、比丘尼如邓隐峰之妹等身份明晰的女禅者也纳入视野,时段则扩展至中唐,但群像会更加醒豁。为什么在晚唐,尤其是赵州禅师的周边,会出现这样一批杰出的女性禅者?史书记载:会昌法难之际,在晚唐政治中举足轻重的燕赵州镇明确拒绝执行沙汰沙门的朝令,仍然尊崇和保护佛教。可能因为这个原因,那些被迫还俗的比丘尼附集在赵州院(此处因赵州禅师最受赵王崇信而资源富裕)附近,以便继续生存下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她们的修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