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8)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二、“鬼”与少数族群的国家化
在西南地区,有一个历史上国家使用带有歧视性的“鬼”的话语(包括概念、观念)对少数民族的各个族群进行文化的强加,进而使得少数民族被污名化,从而被纳入文化同化的过程。尽管如此,这些少数族群依然顽强保留着部分万物有灵之下的观念体系,保留着自己文化的神圣性。在此,希望通过“鬼杆换带”以及黔东南和楚雄双柏县将中元鬼节地方化的例子,来探讨上述国家对当地的“鬼化”的过程。
(一)“鬼杆换带”与苗族花山节
《百苗图》中有“狗耳龙家”图(参见图2、图3),其中分别讲到“鬼杆换带”:“狗耳笼家在安顺府、大定等处及广顺州之康佐司。男子蒙头而不冠,妇女辫发螺结,束以布而结于顶,布结之余双指若狗耳状,衣班衣以五色药珠为饰。立春后竖木于野,谓之鬼竿。男女未婚者跳跃而择配,奔则女家以牛马赎之通媒妁。”“狗耳笼家在安顺、大定等府及广顺州。男女服色皆白,发髻若狗耳状,立春后竖木于野,谓之鬼竿,上悬白布一幅。未婚男女剪衣换带,私通后通媒妁。”
图3 《百苗图》“狗耳龙家”
图2 《百苗图》“狗耳龙家”
对上述“狗耳龙家”图像,编者注释说:“跳月中树立鬼杆的目的,意在象征各家族人丁兴旺,子孙繁衍。因而在苗族观念中,树立鬼杆是相信其具有灵性,能促成青年男女相爱,繁衍出更多的子孙。”上面所说的“鬼杆”,为跳月场中央立的木杆,上缠有花带,是经由苗族巫师举行仪式后而被赋予神性的花杆。“鬼杆跳月”是苗族未婚男女春节后举行的社交婚恋习俗,互换腰带作为定情物。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