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忧伤的老虎》里究竟有几只老虎?(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三只忧伤的老虎》里究竟有几只老虎?


“三”这个数字,确实体现了《老虎》里的“形而上”思维倾向。例如,艾力波看着商人兼参议员写字的手,立刻联想到“完美记录下这一出浪漫悲剧场景”的无名艺术家之手,以及“非实存概念”的手(P50)。牾斯忒罗菲冬说的“谁曾是,谁将是,谁恰是”(P259),同样以“三”的形式范畴,概括了时间序列里的“存在”状态。并非巧合的是,库埃最初登门求职,屡次将别人关房门的声音误听成枪声,直到误以为自己遭枪杀,所以他“曾是”死过一回的人;到了故事结尾,牾斯忒罗菲冬“恰是”死去的人;而幼年时去影院途中目睹街头枪击事件的西尔维斯特雷,就像自幼酷爱电影、后来因为抗议电影审查而遭遇社会性死亡的因凡特,迟早“将是”走向死亡的人。两次枪声都像革命的爆发那样猛烈而迅忽。至于它的寓意或后果,作者却只字未提,好像他模拟《项狄传》的版式给库埃“中枪”后安排的两张黑色页面。
当库埃形容自己跟丽维亚饶舌搭讪,感觉她的眼睛像军火库,投射的目光像炮弹轰炸的时候,已经隐约体会到外部凝视对语言的压制力量。或许,所谓寓意,就像古巴黑人魔法传说里“冒失女”喜坎听到的神圣声音,一旦向他人转述就会招来厄运,所以西尔维斯特雷的个人叙述会用数十个“沉默”来终结。或许,正是枪声代表的个体存/亡和时代暴力不可预测的降临,将三个人对民族命运的思考纠结在一起。
然而,“形而上”并非因凡特小说创作的终极关怀。他曾经明确反对将小说内容象征化,认为拉美文学的根本问题在于过度追求严肃和庄重感。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实现两种意义上的背叛,即通过文字的“剧烈改变与革命”,对抗“成为既定语言的西班牙语”,并采取“恐怖行动。”当采访者询问:“文学创作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道:“语词、语词、语词”。这种以具体语词为关注焦点的文学态度,也鲜明体现在牾斯忒罗菲冬的身上:他最擅长的事情,是无休无止地发掘现有语词的“歧义”与“离题”的可能。(因凡特曾经说过:“离题话对于我而言,就像对劳伦斯·斯特恩那样,是一种‘谈话的阳光’。”)牾斯忒罗菲冬还声称,真正体现语言本质的语词,其实是“最绕口的最自由的最简单的”。(P269)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