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戏和村戏班子(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后来官池公社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拜家村的《三世仇》在周边转了十来个村子巡回演出,受到邻村观众的好评,当时年轻的拜录乾参加了演出。紧接着时间不长,拜家村也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开始排演一些小节节折子戏,主要是承担文艺和政治宣传的任务,没有多大的影响。
要说村戏有了点起色,还是拜天顺回村导戏。“文革”期间,村里两派之间也和全国一样搞“武斗”,有些人无奈跑到外地躲避“运动”,见到了拜家村五队的拜天顺先生,得知其所在的剧团已经解散。拜天顺早年在民间的老戏班子唱戏,是在乡村戏场子实打实摔打出来的艺人,有一些硬本事,既能唱戏也懂文武乐队,生旦净丑都熟悉,尤其以旦角最为擅长,最为难得是能排戏导戏。
为了提升村上戏班子的水平,大队决定由拜录乾和拜省利去澄城县一个叫“×家洼”的村子,请拜天顺回村,安置于其家族所居的拜家村五队。当年文武乐队和参与演出的人至今仍对拜天顺的导演才能赞口不绝,称赞其是难得的导演人才,对于短时间内提升村戏班子的演出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接连导出了三出叫得响的本戏:《红灯记》《沙家浜》《威虎山》。座谈中来自东阳村五队的王忠孝先生说,这些剧目在拜家村演出时,周边的迪村、阳村、苏村、官池、帖家、东池、西池、西寨的村民都来看戏,远的走一二十里路,拜家村土墙围成的大队部里,每天晚上有一两千人,看戏的人挤成了一疙瘩,水泄不通,为了维持秩序甚至用长竹竿敲打为看戏台站立不坐或驱赶向戏台前拥挤的人群……一时间,拜家村的文艺宣传队闻名于周围十多个村镇。那一时期,拜家村的戏班子与两宜戏班子,成为县上文化馆重点抓的两个文艺宣传骨干。
1968-1969年前后,这些剧目参加了大荔县组织的汇演,在县剧院进行了演出,全县的主要政府部门、公社主任、大队支书、企事业单领导观看了演出,时年二十六七岁的拜录乾作为文艺宣传队的队长,在汇演时介绍了拜家村戏班子的排演和管理经验,这是拜家村戏的一个辉煌时期。
对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的拜家村人,记忆深刻的还是拜家村剧团演出的传统秦腔剧目《十五贯》。如果说现代秦腔戏使拜家村的戏班子扬名乡里的话,《十五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拜家村戏的艺术水准。那时候戏曲的演出还有很多禁忌,没有完全放开,老的秦腔戏几乎见不到,很多小娃娃甚至没有见过传统老戏的戏服……
提起《十五贯》的排演过程,当年的文武乐队和演员,都异口同声的提起“老汉”,“老汉”是一个知名秦腔老艺人,名雷俊彦,艺名雷明国。“三阳一拜”的村里人传说,雷老先生是民国时期西安易俗社第四期学员班的学员,属于“国”字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