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大女儿莉迪亚:妈妈失踪的日子里,莉迪亚每天都祈祷,只要妈妈回来,她一定完全听妈妈的话,做妈妈最想让她做的事。后来,妈妈终于回来了,她觉得是自己的祈祷起了作用,于是,她虔诚地履行自己心底的承诺,克服妈妈会忽然离去的恐惧,配合妈妈的期待和爱。直到最后,被爱压得喘不过气来……
小女儿汉娜:她是把妈妈重新拉回家庭的力量,这也意味着,她是阻断妈妈重寻自我之路的力量。她被忽视是情理之中的。这个最小的孩子,每天藏在桌子底下,用机敏的心感受每一点爱,自己克服每一点恐惧。但她是这个家庭的天使,她对爱有着最准确的嗅觉,因而她也洞悉所有的秘密。
五个人生活在一个家庭里,但他们之间的爱和恐惧从来都是“无声告白”,他们如此熟悉又如此隔膜,挣扎在自己参与编织的家庭之网里,从未想过要去理一理别人的头绪——他们保持着世界上最近又最远的距离。他们每一个人都让人心疼,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样。
书应该有秘密,像人一样
力图重述《无声告白》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危险的事,那就是把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抽干成一个标本。所有的读者和评论者都知道,有的书是能够靠理性推介和评价的,而有的书,评论者一张口,就破坏了它的完整和微妙——对《无声告白》,我也陷入了一种爱它和不能尽书它的恐惧之中。
因为它几乎排斥任何阐释的自我完成和自我封闭,因为它像生活本身一样充满平淡的歧义和微妙的伏笔,因为它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作者的推敲,每一处意象、每一个碎片都包含着全貌的折光,更因为它讲述所有人内心的秘密的时候,都没有煞有介事,也没有自以为是。我们能感受到的作者的理性几乎退到了“无”,我们能感受到的她的感情波澜也几乎退到了“无”——对于一个女性作家来说,写最为贴近的家庭题材而能够放弃主观意愿和主观臆断,何其难得!
关于家庭、关于人的自我、关于身份危机、关于夫妻关系、关于亲子关系,关于这个小说涉及到的一切,她都只相信语言和虚构的力量,相信微妙的隐喻的穿透力。没有心理学、没有社会学、没有哲学,极力避免概括、抽象和总结。如果一个读者恰巧想到了存在主义,想到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作者自始至终站在远处,掌握着全部的秘密却努力保守着秘密,显示了超强的节奏控制力——除了结尾部分显得有点冗长和拖沓之外。
小说的结尾,作者太想“修复”。
实际上,整篇小说都在讲玛丽琳失踪带来的地震之后的家庭“重建”,讲这种修复导致的更糟糕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件小事发生的时候其实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没有人意识到这些选择会有多米诺效应。莉迪亚既不是死于谋杀,也不是自杀,但她死了,带着只有她自己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家庭中显现,但他们都没有看到。这个秘密和她死去这个事实一样,伤害了所有的人,但这完全不是她的本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