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写到这样的地步,小说要做到没有抱怨,没有追责,是很难的。作者自始至终恪守一个准则,那就是只提示“爱的盲区”,只期待爱在家庭中发出温煦的光。所谓文学中理想的、给每个人物足够体贴和照拂的“上帝的视角”,在这个准则之下较为完美地实现了。但结局,小说的结局,而不是生活的,总是需要。而且,越是写尽了痛楚和忧伤的小说,越需要一个温暖的结局。这个温暖,作家觉得,只能靠“家庭修复”——自始至终,她都不愿意让人物走出家庭,或者打破家庭,就像自始至终,她都不愿意让人物怀疑爱已经变质或已经消失了一样。
从某种角度说,无论什么题材的小说,都会埋藏着一条暗线,那就是作者的自传,或者作者的价值观。很多时候,成就作品的,都是这种价值观。而且,价值观越是真诚和确凿,小说的魅力就越醇厚和悠长。
故事的现实源头,或命运开始的地方
当然,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作者也担心,家庭内部的种种如果完全失去外部世界的参照,会排斥一些喜欢世界的广度而不是深度的人,会限制更多的人进入和体会。所以,尽管是写一个家庭的杯水风波,尽管是写几个最“渺小”的人的自我和家庭之间的平衡,写他们之间的爱和对失去爱的恐惧——与宏大的题材相比,这样的题材简直小到了尘埃里——但它同时也不忘写与这个家庭有关的人:一个是詹姆斯的外遇,东方人路易莎;一个是对内斯抱着秘密的同性之爱的“单亲家庭问题少年”杰克。有意味的是,恰恰是家庭以外的这两个人,爱得非常明确,非常笃定。这种明确和笃定,某种程度上是对自我身份的明确和笃定。
而除了这个混血家庭仅有的“社会关系”之外,小说为呈现更为宏大的背景也做了努力。作者力图说,这个家庭所发生的种种,无不以时代和社会的宏大变化作为发动力。至于这个力在这个家庭的后续生活中变幻成了什么,那需要读者自己的捕捉。
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77年,第二代华人移民詹姆斯快满四十六岁了。他虽然出生在美国本土,但因为父亲是偷渡的华人劳工的身份,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这里”。书中说:
“美国虽被称为‘大熔炉’,但是国会却害怕熔炉里的东西变得太黄,所以禁止中国人移民美国,只允许那些已经来美国的华人的子女入境。因此,詹姆斯的父亲用了他邻居儿子的名字,到旧金山与‘父亲’团聚,邻居真正的儿子则在他来美国的前一年掉进水里淹死了。自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开始执政,到二战结束,几乎每位华人移民都有类似的故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