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京剧班旧制习俗百题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我的祖父曾在清代内务府任过“笔帖式”,平时喜好京剧,和当时京剧各班社演员多有来往。我的亲族中又有些由“票友”而“下海”的人,使我从童年起便耳濡目染,也对京剧爱好起来。
稍长,就随朱桂芬、雷喜福二位老师学戏,长期随师亲聆教益,又由于不断耳闻目睹,积累了不少有关京剧的知识、轶闻。笔者依据这些素材,又征询了不少专业京剧演员和票界知名人士意见,并对所有的素材进行了研讨、选择后撰得此文,意在使读者能从本文概括地了解一下百年来我国京剧班在风云变幻中的历史风貌。
本文之所以能和读者见面,是和东城区政协文史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以及前辈、师友们的鼎力协助分不开的。特别是区政协副主席张寿崇不辞辛劳,对本文原稿认真地核实、校正,谨致以诚挚的谢意。
清朝自咸丰至光绪的几代帝王都喜好戏剧,慈禧太后掌政时期,尤其酷爱皮黄,许多著名演员被召进宫去为内廷供俸。当时的京剧专业演员也已经有了梨园行会,会址就设在北京前门外东珠市口的精忠庙里边。
梨园行会借地在该庙岳飞大殿的东边,又盖了一座天禧殿,殿里供着京剧的祖师爷,两旁边供有好多的音神牌位(音神牌位见另条)。由于梨园行会设在精忠庙,所以就把梨园行会统称之为“精忠庙”,同时把梨园行会的会长也称为庙首了。
清代自程长庚(当时称为大老板)以后,徐小香、杨月楼、刘赶三、王九龄、俞菊笙、谭鑫培、余玉琴等名演员,都担任过庙首。当时“精忠庙”(指梨园行会)是在内务府的领导之下,内务府为管理优伶而在前门外东珠市口的精忠庙里,设立了教坊司。这个司由郎中一人主事,下有笔帖式数人协助工作。
这个组织机构,从清初直到雍正七年才撤销,把它合并于升平署。原来教坊司的职责,是管理演出事务和执行政府法令,如宫里传戏、召选演员进宫教戏当差以及“国服”停演等等事项,均由教坊司通知“精忠庙”的庙首,下达各班遵照执行。现将早年京剧班的旧制习俗,列为百题,简略的介绍如下:
(1)组班 组班也叫成班或起班,按清朝的组班原则规定,分为财主班(即财东出钱成班)、自成班(演员自己成班)和共和班(演员联合成班)。惟有戏园子的前台经理,不准成班。其原因是恐发生舞弊(如谎报票数)、欺诈等种种情况。当时凡是许可成班的,必须先找一个或两个领班人,由这个领班人按照成班人的意图,把指定的演员约妥后,再将全班班底演员以及文武场人员的姓名书写呈文,交到“精忠庙”进行审查。如庙首认为角色上乘,便出具甘结呈报内务府,经内务府批准后,即可打园子(即联系戏院演出)订期出演。早年对领班人俗称为头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