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京剧班旧制习俗百题(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2)成班人和领班人成班人指的是出资者,当时称之为财东,财东一般都是较有身份的人,或是有名的演员。领班人则多为手眼通天,能说会道,在社会上经得多,见得广,说文就文、说武就武,另外对于“官面儿”(司法部门等)交际广泛,遇事驾轻就熟,对园子办帐和检查票数以及对各主要演员的情况等等,都能洞悉透彻。所以在组班呈报时,都是领班人出名,成班人只负营业亏损的责任。
(3)办帐 当时统称戏园子为“前台”,戏班为“后台”,每天卖进来的票款,在打园子的时候,由前后台双方预先规定出分帐办法,如按二八(前台二成,后台八成)或三七等办帐,当时一般都要先提出公提(包括前台的水、电和座位损耗费等)后,再办帐。记得在民国时期,如杨小楼、马连良等名演员,因其号召力强,每演必满,各园子都争取约请演出,故打破了原来办帐的旧例,竟自愿提出先不提公提,以一天的总收入按一九办帐。
(4)戏折子 在清代,如有某演员搭某班唱戏,首先要交给班主 个戏折子,把自己所会的剧目写上,以便于管事人分派角色。
(5)活转儿 所谓活转儿,就是某个班在某个园子演上10天或半个月,然后再到另一个园子去演。这种活转儿的用意,是为了使当地的观众换换口味,各班也轮流着换换新观众。回忆清代如“三庆”、“四喜”、“春台”等大班,总是久占前门外的各大园子,城里的小园子,如崇文门外的广兴园、阜成门的阜成园和东四隆福寺街的景泰园等,只是一般小班演出。到了民国,东西城盖了戏院了,也就不分前门内外了。
(6)传差 传差这个名词,并不是只限于皇帝召宣名角进宫演出或教戏时而用,在清代就连王公大臣家和各府第办堂会,也叫传差。
(7)堂会 从清代到民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居民住户,凡是有条件的,遇到生日、满月时,都要约戏班或曲艺杂耍班,在家里或饭庄子演堂会戏助兴。当时约全班演一次堂会戏,价钱很高,大、小角一天堂会戏所掌的戏份,可多于一天营业戏戏份的三四倍。如果约半班,其另半班仍可维持演出营业戏,故其价格较低。
(8)行戏 在前清时代,各行各业都立有行会,每当各行的祖师爷诞辰或春节团拜时,都要演京剧庆祝,故名行会戏或行戏。每个行会都是在正月和戏班订行会戏,即使有的行业演出的日期很晚,也必须在正月和戏班预先订妥,因此戏班对订户只保证原订的剧目而不保证演员,其原因是时间过长,在人选上恐有变化,故行会戏的价格,都比较便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