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京剧班旧制习俗百题(17)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97)正乐育化会 正乐育化会是由河北梆子演员田际云(即响九霄)继精忠庙后所组织的艺人公会。这个组织设在崇文门外一个庙里,由杨小楼任会长,田际云自任副会长,当时领导之间抱成一团,相互和睦。后来因皮黄兴盛,梆子日衰,京剧脱离了正乐育化会,单独成立了梨园公益会,正乐育化会由此而报散了。后来由各大名伶,演义务戏筹款,在前门外樱桃斜街置了新房,又成立了梨园新馆。
(98)梨园新馆 新馆建成后,由王琴侬任会长,尚小云作辅助,然而有事开会,则是由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这三人主持。根据我对所参加过的几次会的回忆,无论什么事,都是由余叔岩作最后决定。馆内的各屋里和过厅都分科,挂着匾,匾上的名字,不分名伶和班底,一律以年龄顺序排列。每人发给铜质圆形徽章一枚,是蓝色面,上有金麦穗儿,有白纸折一个证书,后又改为蓝布面证书,除科班学生以外,凡是有师傅的,都可入会。解放后梨园新馆撤销,改为文化局招待所了。
(99)抽签 清朝从四大徽班进京以后,就由程长庚担任梨园公会会长。当时梨园公会(精忠庙)虽内务府堂郎中命升平署管理戏班,但是精忠庙所有的一切开销以及工作人员等的日常经费,内务府是完全不管的,均由精忠庙自筹解决。于是精忠庙就通告各戏班的负责人,规定只要有戏,不拘大小班,每天要交精忠庙一吊钱,这笔钱当时叫“庙印”。这个制度,从清代一直沿传到民国二、三年的时候。在我幼年时曾找到我外祖父刘鸿升当年演出时开戏份儿的旧卡子,上面还有的写着“庙印”两个字。到了民国三年,这时候精忠庙不存在了,又成立了正乐育化会,该会设有正副会长各一人,下边有办事人员,会里所有的一切经费,当然也就不能再以“庙印”的名目向各班儿要钱了。经会长和各大、小剧团联系、商讨,最终两方同意,由各班儿的每个观众的票价中(以前叫茶钱)抽出一个铜子儿,交到育化会,作为会里的开销经费。
当时由于田际云等名伶主持会务,管理正直有方,所以也坚持了好久,后来梨园公益会成立,由杨小楼任会长,正乐育化会才宣告结束。梨园公益会的所有开销,当时是由各大名伶共同赞助,后来又和戏班、戏园子三方议妥,每天由各园、班儿抽出前排头等票一张交公益会,作为日常开销。以上所记育化会抽的一个铜子和公益会抽的一张前排头等票,当时都称之为“抽签”。这个制度,一直维持到梨园新馆成立。
(100)古装 古装和传统的扮相有很大不同。传统旦角的扮相,是把裙子系在衣服的里边,古装则是把裙子系在衣服的外边;传统旦角是梳大头,把头发梳在脑后,颈后有线尾子,古装旦角,是把头发梳在头顶上,不系线尾子。这种古装,是梅兰芳首创的,据说他是从仕女画和塑像上受到启发而创始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