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学林纪丨李福:道教神圣地理(下篇)(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太上……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内外道士二千四百人……天师立治置职,犹阳官郡县城府治理民物,奉道者皆编户著籍,各有所属。今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陆修静,《陆先生道门科略》,DZ 1127,页1b-2a)
“治”这一术语按照惯例翻译为“parish(教区)”,在这段文字中,治字使用多次,用来指行政机构、管理以及治疗的场所。因此,“治”这个术语及其含义充分地表达了天师道自身的基本诉求,即作为宇宙的行政机构,二十四治的建立是为了改正和疗治混乱堕落的人类世界。然而,作为四五世纪提及二十四治的文献的典型特征,《道门科略》对二十四治系统的瓦解感到惋惜。在这部文献中,陆修静表达的意图是扭转二十四治系统衰败堕落的现状。
大多数原始的治都位于四川平原的山上。[84]然而,很快新的治就在这个区域之外建立起来。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在三世纪最初的几十年,也就是汉朝最后的岁月里,天师道教团在汉中地区建立起来。汉中是一片山岳地域,南为四川,北为陕西。阳平治是天师自己的治所,因此也就是二十四治中最早建立的治。正是在这个时候,阳平治从其最初临近成都(今彭州新兴)的位置迁到了汉中(今陕西勉县老城区附近)。[85]
有关二十四治的位置是如何选择出来的,仍旧不太明了。大多数治的所在可能是传统的圣地或信仰场所,而在不断发展的天师道传说中,几个治逐渐与张陵生命中的特殊活动联系起来。因此,教团具备行政功能的所在地似乎反映着初代天师的修道旅程。在作为教育和修行场所的山岳之中旅行的观念,是道教仙传和地理学中的核心要素。治与天师修道旅程的关联,与此观念产生回响。由此,根据《正一炁治图》的记载,二十四治中的第二治鹿堂治(今成都附近绵竹县),是张陵与四方神灵、太岁将军、地方祠神依据正一盟威立约的地方。[86]根据几种早期道教和世俗材料记载,第三治鹤鸣治是神灵老君最初授予张陵启示的地方。[87]第十七治云台治,据说是张陵以跳崖的方式考验弟子们的地方。[88]
原本的二十四治系统后来又增加了四个备治或别治,以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89]宇宙论上的解释似乎足够清晰,但增加备治的时间却是一个问题。王纯五继承陈国符的观点,认为备治是张鲁迁往汉中后建立的,或许是在196年,且很可能与四川巴賨土著有关。巴賨人是天师道的信奉者,他们后来在四世纪初建立起成汉道教政权。[90]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