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西碑刻里的乡约(1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这应是康熙时期长子县城乡约宣讲情形,设有两个乡约所,知县率师生僚属宣讲圣谕,约正约副赏善罚恶。记载清代乡约之后,又追述明代乡约制度:“遵教堂,在青仁、重泓等里,明万历六年里人周正等建,今废。”下面有一段注释性文字:
按:乡约有所,制应如公廨。本县在城素无建置,故择宽绰庙寺可以容众会讲者,为约之所。其在乡者,遵教堂即旧乡约所也。周正何人,克创斯堂。知县霍鹏扁曰:遵教。富哉言乎!后万历三十年,知县崔尔进复修之。时霍公已升任大同巡抚,崔属解粮典史谢准请于公,为之记。今其堂虽废,而读其遗文,前后三十年间,两公教劝之勤,百姓率从之笃,真所谓风行草偃,犹历历可想见其盛,旧志略焉,非矣。今考求得之,谨录其记于艺文,而述其大概于此。
可见长子县在明万历六年(1578)、三十年两任知县都推行过乡约,不过县城都无专门建筑,只是借用庙寺,而在乡村由地方人士设立过乡约所。接着,讲述康熙时期推行宣讲的情况:
康熙四十一年,抚院噶公檄行各州县,责令教职官员,选用诸生中声音宏亮、仪度端庄者,率领遍诣穷乡僻壤,讲解圣谕,以广教化。教谕霍燝因为条议八款,申详于经术中,亦睹经济,殊见实行。奉职饬令司道酌议,具覆通行,阖省遵依。
文中的“噶公”,即满洲人噶礼,康熙三十八年(1699)授山西巡抚,康熙三十九年噶礼奏称:地方应行之事,唯以宣传皇帝恩德为念,到任后,即令谨行刊印上谕十六款,共将一百九十四万余张颁发各户,以令谨遵施行;又将上谕释文八千四百余套,颁给右司官员,令老少之民务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宣讲①。康熙四十一年则是进一步推行,从教谕霍燝条议八款看,长子县也是实力奉行。因此,我们判断,噶礼担任山西巡抚期间力行宣讲圣谕十六条,长子县贯彻落实。
山西巡抚噶礼力行乡约宣讲圣谕后,山西的乡约相当普及。乾隆三年,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称:“晋省村庄,无分大小,俱设有乡约。”②据此,则乡约普及山西乡村社会。我们再根据地方志的记载,了解一下清代山西乡约的状况。
方志资料表明,乡约主要分布在山西中南部,汾州府临县乡约所在康熙年间“普及三十所”③,乾隆三十五年刻《介休县志》记载:“乡约所,设于各乡寺院,凡九十处。”④平阳府,康熙四十九年编纂的《永和县志》就记载该县:“乡约所在城一,在乡六。”⑤乾隆《赵城县志》记载岁时节日迎春、十月朝都有乡约与僧道、阴阳官、渠长等进行仪式的内容⑥。蒲州雍正《猗氏县志》记载:“乡约所,各关厢里社俱以宽敞庙宇为之。”①辽州,雍正十一年刊《辽州志》说当地有“十一里,七十余约,一约至少二十牌,一牌至少十家”②。榆社县“在四城门内择宽敞庙宇为讲约所”③。平定州。光绪五年修《寿阳县志》说,将申明厅改为乡约所④。山西北部也有乡约的记载,如朔平府。光绪七年续修《左云县志》记载:“讲约所,在县治西关关帝庙。”⑤上述地方志记载表明,乡约所一般设立在寺院庙宇当中,像介休县、辽州乡约所有几十所,数量可观。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