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场票已售罄,新版《推销员之死》导演这样解读阿瑟·米勒(4)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在剧中,“威利”和他的大儿子“比夫”都竭尽所能想给对方爱,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没有让对方真正感受到爱?也许因为在某一个环境下爱被物化了,再强大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社会里,个体很难不被所处的环境、位置以及个人的欲望所驱使,它们会遮蔽你的眼睛,让你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你可能因此丧失本来拥有的爱的能力和感受爱的能力。
澎湃新闻:你如何理解阿瑟·米勒的剧本在今天的价值?林奕:阿瑟·米勒的作品真的太容易把人敲醒。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者。他不是那种自己生活非常糟糕,或者说是有很多特别情感需要抒发的剧作家,他是一个清醒的观察者。
他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在遭遇时代车轮的碾压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他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希望,他在做一个什么样梦。在那个年代,威利所相信的“美国梦”,是一种承诺,一个对所有美国人的承诺,只要这个人有机会并且意愿努力工作,无论他们的背景或社会阶层如何,生活都可以变得更美好。但阿瑟·米勒以他敏锐的眼光,看到有些人无论如何努力工作,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生活在一个承诺很多但却什么也不能保证的社会里意味着什么?这是米勒提出的问题。
而今,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多的退路和更开放的思想,但这个戏可以让我们停下脚步看一看,自己的身上是否有那个正在“推销”和“售卖”自己的威利·洛曼的影子。生活在高度城市化的社会,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更清醒地看到自己所承载和经历的那个梦。
其实做案头准备的初期,我没法准确地找到阿瑟·米勒实际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学术文章里虽然写得很清楚,但我产生不了同理。在一个深夜,由于哪个阶段我本人的生活遭遇了一系列的变故和撕裂,突然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疲惫感,那种无法卸载的疲惫。当我自己感受到了这种难以言说的疲惫时,突然就找到了创作的支点。看到了阿瑟·米勒为我们照射出的那些在一个时代中疲惫不堪、负重前行的普通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