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好孩子”到底什么样?听百岁老人说0-5岁育儿大法(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正面管教》这本经典育儿书中,作者对恶作剧的这种行为,则使用了另外的一个名词“行为不当”来诠释。她认为孩子之所以这样,大多时候是希望引起大人的关注,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面对孩子的这些“不当行为”时,惩罚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短期可能震慑到孩子,长期来看,只会反弹甚至产生更坏的后果。作者提醒我们,面对孩子行为不当时,请把这个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学会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再辅以“积极的暂停”、“有效的鼓励”,孩子的不当行为会自然地消除。
看清“恶作剧”背后的行为密码
看到这,我想起前不久,有位读书会的书友妈妈分享的一个事件。在她收拾饰物时,孩子好奇,跑来动手争抢,失手把一只价值不菲的玉镯打碎了。要在平时,她一定会大发雷霆地斥骂孩子,但因为刚学习了正面管教的方法,她忍住心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只说了声:“哎呀,这是妈妈非常珍贵的东西,是爸爸送给妈妈的。”然后,使用“积极的暂停”,不再说任何指责或惩罚的话语。结果,不仅成功地避开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孩子当晚又是给妈妈盛饭、又是主动做家务“大献殷勤”,用平井老人的话说,因为孩子感受到了父母虽然遗憾但仍然谅解孩子的心情,进而激发了孩子要“体贴他人“的行为。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不急于管教,不限制他们的天性。因为,即使孩子变成了老实的孩子,他们也会是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所以,多多宽容对待孩子的恶作剧吧!——摘自《平井信义育儿法》
颠覆3:“打架”提升“社会性”、“自主性”
作者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孩子如果对“打架”的事情闭口不提,做家长的也一定不过问。
说真的,看到这,确实有点惊到我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谁不希望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呢?如果孩子顶着“熊猫眼”回来,真的能做到不过问吗?
不过,认真想想,作者提出这个理论,是基于2岁半到5岁已经上幼儿园的孩童为前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打架,一般是受点小伤,不会有大的危险。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把这些事情说给家人听,就说明他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在进步,有助于孩子自主性的发展。被朋友打哭后马上找家长告状的孩子,自我处理事情的能力低,才想要寻求帮助,也体现了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性格比较软弱。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袒护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软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