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沙酒楼的嬗变:从吃到品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民国长沙酒楼的嬗变:从吃到品

民国长沙酒楼的嬗变:从吃到品


本文原载《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的民俗文化》岳麓书社2017年出版
吃的个人空间在家庭,公共空间则在酒楼饭店。清徐珂《清稗类钞》曾记载长沙宴会的豪华:“嘉庆时,长沙人宴客,用四冰盘两碗,已称极腆,惟婚嫁则用十碗蛏干席。道光甲申、乙酉间,改海参席。戊子、己丑间,加四小碗,果菜十二盘,如古所谓饾饤者,虽宴常客,亦用之矣。后更改用鱼翅席,小碗八,盘十六,无冰盘矣。咸丰朝,更有用燕窝席者,三汤四割,较官馔尤精腆。春酌设彩觞宴客,席更丰,一日糜费,率二十万钱,不为侈也。”
这种盛宴,显然不是普通家厨所为,应是在酒楼中举行的。长沙历来是茶馆、酒楼分开。茶馆只做白案(包点),酒楼主做红案(菜肴),清末就形成这种格局。酒楼大都招妓侑酒,当时社会上有妓女、相公和戏子3种人都从事侑酒。晚清政府禁止官吏狎妓,故在酒楼中侑酒的多是相公或男戏子,酒楼也靠他们招揽生意。如杨恩寿《坦园日记》同治六年三月初六日记载:候补道员张力臣之子张鸣,在麓香亭为一位名叫艺云的男演员做生日,把长沙城所有艺人一概请来,还请了一些别的客人,达几十桌之多。
不过,清末这些酒楼的顾客仍是达官贵人,平民百姓是无钱光顾的。随着城市民众收入的提高,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和城市各阶层饮食需求差距的缩小,到民国时期,城市餐饮业从结构到品位发生4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 餐饮业结构发生两极分化
一方面,面向精英阶层的高档酒楼继续存在;另一方面,面向平民阶层的饭铺大量涌现。民国时期长沙等城市的高档酒楼无论是装修,还是菜品都发展到极致,如长沙的曲园、潇湘、玉楼东、健乐园、李合盛,常德的第一春,郴州的福星楼,邵阳的盟华园,岳阳的味腴酒家等。长沙曲园酒楼始建于民国二年(1913),聘请湘菜名师袁善诚掌厨师,还有名厨丁云峰、史玉和、雷银生、袁善城掌勺,可谓高师云集,名噪一时。于民国八年(1919)在走马楼扩建1栋3层楼面的大酒家,每层楼面设有格调各异的雅厅,一次可摆设80—100桌高档筵席,均用檀木餐桌,象牙筷子、白银酒具、紫铜火锅等高档餐具。曾任过湖南省代主席的民国名流曹典球,有一次在曲园订了一场寿宴,摆了102桌,成为民国长沙餐饮史上高档寿宴之最。主楼内还辟有一些清雅幽静的单间,可容三两顾客小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