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沙酒楼的嬗变:从吃到品(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西风东渐之张力,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也改变了长沙人的饮食观念,这是湘菜馆的老板们始料未及的。他们在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得跟着行些权变之策,比如1908年在鱼塘街开业的天然台酒楼,不得不冠以“天然台西式酒楼”的牌子。不过天然台的开业广告说“聘请著名厨师,烹制中外大菜”,把湘菜与番菜并称为“中外大菜”。
番菜并不适合长沙人“嗜酸喜辣”的口味,从位于新坡子街的万利春番菜馆当年的一份菜单便可看出。一块光洋,可以吃到下列食物:1.四色冷果盘;2.罗宋汤;3.打巧鳜鱼片;4.花旗(参)杏利蛋;5.庞办鸡;6.德国冷芦笋;7.梅酱浜(饼)夹;8.水果;9.咖非(啡)、牛奶。而在天然台等湘菜馆,花几块光洋就可以吃到一桌中等水平的酒席。但吃西餐一时还是形成了一股潮流。有头有脸的人请客,必去番菜馆,你请别人吃湘菜,人家吃了还说“不上档次”。
番菜风头强劲一时之后,必然会慢慢减弱,番菜毕竟不合长沙人的口味。在三湘四水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人,都是吃湘菜长大的,最终还得服从舌头的喜好。辛亥革命后陆续开业的几家大一点的湘菜馆,如1913年新开业的曲园、逸园等,没有再以“西式”或“中西大餐”为标榜,而是正大光明地打出经营湘菜的牌子。番菜在长沙风靡盛行了一段时间后,到1925年,大多数番菜馆转了向,或改做旅馆或改做中餐馆,个别坚持做西餐的,也不再叫番菜馆了,都改称为西餐馆或西餐厅。曾经以经营番菜红极一时的中意合资义国华洋饭店,到1926年5月,“洋”股全部退出,只剩“华”股,于是华人股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义国饭店更名为爱国饭店。
不过外国人还是不想轻易退出长沙餐饮市场,最早的长沙饭店就是外国人开的。1921年10月19日,一家叫“长沙大旅馆”的广告,堂堂正正地刊在《大公报》三个字的头顶上。像这种利用报纸上框之外的白边刊登的广告,称之为报眉广告。报眉广告引人注目,广告收费也比较高。长沙大旅馆刚问世,就占着一版的报眉,确实出手不凡。一看广告内容,果然有些来头:
葡商长沙大旅馆先行交易,择期开张:本馆为便利中外旅客起见,在长沙小西门外娘娘庙对面砌造三层洋楼,最新器具,亭台花卉,陈设精致,并备欧美番菜,随时华餐,卫生盆堂,藤轿包车,洗衣理发,轮船车站专人接送,以及京广杂货,无不应有尽有,定价低廉,招待周到,如蒙惠顾,无任欢迎。价目三元三角、二元二角、一元六角五、一元一角,电话四五二号,馆长巴拉甘汉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