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谈洋泾浜、上海白话文化与华语电影的起源(6)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铁板红泪录》剧照
此外,其时左翼和现代派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交换和互动。田汉在二十年代就深受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白日梦”理论影响,由他撰写剧本的《湖边春梦》(1927)具有浓厚的精神分析主题,而在“左转”后,他开始信奉电影的“意识”本质,尤其体现在他编剧的《三个摩登女性》(1933)对于“摩登”的重新定义;蔡楚生从《粉红色的梦》(1932)到《新女性》(1935)的转变也是类似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电影》团队中的重要人物刘呐鸥对电影本体独特性的强调,对于摄影机中心论的阐发,与许多苏联电影理论家如维尔托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孙瑜在1932年日本轰炸上海后四年间创作的六部电影的“杂碎”风格,更是兼顾了左翼和现代派、苏联蒙太奇和美国类型片。我想我的工作便是呈现出这里的矛盾和交集,反对简单化的、标签式的二元对立。
从趋势上说,很多电影人从右变左,既有做爱国生意的市场原因,也有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对于什么是可欲的人类社会未来的考量。
《湖边春梦》:黎绮波鞭打孙辟疆
《新女性》剧照
米莲姆·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好像矛盾修辞。她构造这一术语,一方面拓宽了“现代主义”边界,使之统摄各民族、各时期的电影媒介,呈现电影与现代性的反身关系,一方面视经典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为“全球白话”,关注其在跨地方文化流通中的可译性。《银幕艳史》里频繁出场的“复合”“包容”“杂糅”等词便体现了汉森的意图。但按照包卫红的说法,“白话现代主义”还是预设了媒介和市场的自律性,需要“政治现代主义”的疗救。您能说说对于汉森这个概念的理解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