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身白刃里,杀入红尘中丨探析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及“侠”的历史(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人们渴望有英雄可以匡扶正义,平定天下,而“侠”切合到人们的这种需求,侠文化得以繁荣一时。
曹植的《白马篇》,吴均《边城将》,陶渊明《咏荆柯》等名作,皆通过歌咏游侠。
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游侠形象,进而寄托上自己报国酬恩、豪杰仗义等各种人生理想。
在这一时期,“侠”失去了史家作传的光芒,却被文人赋予了更高的社会价值,进而成为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并在之后的唐代继续大放光彩。
三、“侠”在唐代的新特点
任侠风气,是唐代仅次于儒、释、道的社会思潮,“以文犯法”的儒与“以武犯禁”的侠相融合,形成在唐代盛行的儒侠精神,成为唐代社会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邓绎在《藻文堂谭艺·三代篇》中记载:“唐人之学博而杂,豪侠有气之士,多出于其间,见诸文辞者,有韩愈、李白、陈子昂、柳宗元之属。”既是唐代文人任侠的一个明证。
唐代文学上的侠文化也很繁荣。唐代的游侠诗篇极多,单以“少年游侠”为主题或主角的,就达三百多篇。
而女侠形象在唐传奇中也时常出现,《虬髯客传》中的红拂即是一个典型代表。此外,与以往不同的是。
唐代文人除了歌咏游侠精神,还经常仗剑行侠义之举,儒者,也常常是侠者,儒侠风气之盛,可见一斑。
对于唐代文人而言,“侠”,是一种继承自魏晋南北朝,并进一步发展的独特理想人格。
唐代文人强化了“侠”尚武、阳刚、追求正义、抵御外敌、报效国家等特点,并期望通过与“侠”结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