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林:我为什么研究马可·波罗(7)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文本与礼俗》
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在不断进步。比我们先行一步引入意大利文献学成果的,是日本学者高田英树。高田英树专攻意大利文学,2013年将《马可·波罗行纪》的三种主要文本译为日语,逐个章节列在一起对照。这正是贝内代托的理念。贝内代托认为,现存的所有本子都能追溯到一个最古老的本子,那就是马可·波罗《寰宇记》最早的本子。然而这个本子丢了,只有后来的那些本子传下来了,他认为通过这些本子可以还原出最古老的版本。但是根据近20年意大利学者的最新研究,这种理念其实过于理想化了。而《马可·波罗行纪》源头并非只有一个,有的可能是稿本,有的是修订增补本;而后来的本子在流传过程中相互影响,情况就更复杂了。就像生物学上的现象一样,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会出现杂交,再产生另外一种。研究文献是很细的工作,一字一句地读懂它,再去比较。意大利学者,从贝内代托到现在,将近一百年里都在做这样的工作。
贝内代托的理念是基于一些“典型”校勘案例提出。但理论上说,只有整理了所有本子,才能真正提出流传谱系。所以经过近百年积累,文献学界对文本的理解又有很大进步。我们作为历史学家,对于《马可·波罗行纪》的文献整理也能做出重要贡献。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13世纪历史的,我们能从历史角度提出校勘,帮助文献学家判定文本写形正讹。2018年10月,我和马可·波罗项目的几位成员去意大利米兰、威尼斯、帕多瓦等地参加与马可·波罗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在会议间隙特意让意大利学者带着我们去各图书馆看抄本。我们应该是目验《马可·波罗行纪》抄本原件的第一批中国历史学者。现在我们越来越关注,文本是怎么形成的,谁来写的,以及它是因什么目的写成的。这就决定了这些抄本会不会有改写,它有什么目的性,等等。知道这些,我们才能跨越隔阂,将文献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根据文本来重建史实。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