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五章存在主义第一节萨特(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自在的混沌与朦胧为意向活动提供了背景和素材,意识从中分辨出具体的事物和具体事物的存在状态,包括时间、空间状态。被意识活动所意向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它们是按意识所规定的目的倾向而如此这般地存在着。比如,按照在生活中用途不同,人的意识区分出不同材料,木、 石、土等,一块木头在不同境况下可以被进一步规定为桌子、槌木、木柴或块垒等。空间关系也是如此,远、近、上、下、左、右等,都是因为有意识的比较,联结而存在的关系。萨特还强调,时间性是“自为的特殊的存在模式”,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人从自身存在状态出发而做出的区分。
“自在”只提供背景和素材,并不是“自为”的原因。自在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没有必然性。自在完全是偶然的、无缘无故的,对人来说是荒谬的。只是人的意识的安排和改造,才会有互相区别与联系的,具有实用价值和工具效用的存在——世界。
人的意识是如何把自在转化为世界的呢?人的意识是自由的,没有任何规律性或必然性来指导意识如何处理自在。意识活动的自由在于对自在的否定,意识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说自在不是什么,如说它是不动的,不可分的,不可辨别的,如此等等。但是,这些否定判断如何产生肯定的存在呢?这里的关键是理解萨特关于“虚无”的概念。他说,虚无和存在是“互补”的,“把世界理解为世界,这是一种虚无化”;又说:“虚无是使世界获得一个轮廓的东西”。所谓虚无化(nihilation)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把充实的、不变的自在的一部分虚空掉,使之成为有差别、相互分离,因而成为相互联系、可以运动的各种事物。比如,当我辨认出一张纸时,我把纸从整个背景中抽取出来,虚空了其他现象。虚无化好像是照相曝光的底片上的背景部分被模糊,或被取消,留下清晰的、所要摄影的对象。
萨特说:“人是使虚无(nothingness)来到世界的存在”意思是:人的意识的作用在于否定、分辨、分离,通过虚空背景而让一个或一些事物显现于意识之中。没有意识的虚无,也就没有人所能意识到的世界。
萨特所说的“世界”,与海德格尔说明“在世之在”时所用的“世界”相类似。它们都是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结构性的概念。萨特是通过虚无与存在的关系来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不但外部有自在和自为之分,人的存在也有自在与自为之分,人也要虚无自己的自在。人的自在是他现在所处的生活境况,人的自为表现为对已有的存在境况的否定。人的意识不断地否定他的自在,这是自我虚无化,即从自在中分离出自己所欠缺的存在。萨特说:“可能性就是自为为了成为自我所欠缺的东西”。在人的意识中,他的存在总是欠缺的,他永远不满足已有的一切,总要设定并努力实现新的可能性,这就是他的自为。这种意义上所说的自为的存在,与我们上面在自为的意义上谈论的“世界”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解释说,人的意识把自在安排和改造成“有实用价值和工具效用的存在”。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意识活动的依据和目标是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