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辰宇评《言外之意》|打滑的鳗鱼(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心理分析学与探求隐晦含义的关系显而易见,不必多说。值得留意的是,佩尔诺说心理分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已经发展成了“每个人的科学”(la science de M. Tout-le-monde)、现代西方人的“文化包袱”(bagage culturel)。至于文学领域(30-34页),除了丰富的阐释理论和解读视角之外,与言外之意尤其相关的是作家和批评家对“模糊”的热衷。佩尔诺特别介绍了这一点,讨论了燕卜荪的名著《朦胧的七种类型》,并对比了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布瓦罗(Boileau)对“清晰明了”的推崇和十九世纪法国诗人魏尔伦(Paul Verlaine)所谓“灰色的歌”(la chanson grise)。
怀疑式的阐释,可以是“读书得间”,也可以是“疑神疑鬼”。挖掘言外之意,常需要考虑解读是否妥帖,而阐释也有边界的问题。佩尔诺提到,有些具有多层含义的梵文史诗会在开篇给出诗歌阐释的“游戏规则”(45页),但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言外之意的解读规则是非常模糊的,阐释也因此变得困难——“精明过头”(trop sophistiqué)的施特劳斯(Leo Strauss)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48-49页)。关于解读言外之意的困难,(传为)哲罗姆所作的《约伯记》拉丁译本导言(Prologus Sancti Hieronymi in libro Iob)里有一个形象的比方:“哪怕对于希伯来人而言,这部经书也被看作是很隐晦的(obliquus),滑得捉不住(lubricus);用修辞学家的希腊术语来说就是‘婉言’(eskhematismenos),讲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一回事——就像你想用手紧紧抓住一条鳗鱼或是小海鳝,你抓得越紧,它溜得越快。
”佩尔诺感兴趣的是哲罗姆的比喻,所以只引述了后半句,并且把书中的这一小节也命名为“捉不住的鳗鱼”(anguilles indécidable),英译“打滑的鳗鱼”(slippery eels)更为传神。其实,前半句话也很重要,因为它把阐释的困难和古典修辞的婉言理论直接联系了起来。也许《言外之意》这本书在修辞、阐释两方面的古今对照,也是受到了哲罗姆这句话的启发。另外,阐释的困难也自然会变成阐释的困境,也就会有“诗无达诂”之类的理论。佩尔诺借用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诗艺》里的说法grammatici certant,杨周翰先生译作“学者们还在争辩”,《言外之意》的英译者(也曾翻译佩尔诺的其他著作)给译成了PhDs disagree(读博的人总是争来争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