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极简大纲(20)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3、王国维提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区别在于作品的题材不同,亦即诗人观照的对象不同:
“主观之诗人”——偏重于“观我”,作品“意余于境”;
“客观之诗人”——偏重于“观物”,作品“境多于意” (真正理想的作品——意境两浑)。
4、王国维提出了“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也”的主张是错误的
(五)、王国维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确有观察社会生活状况、掌握丰富的创作素材这样一层含义,但是更深一层的含义却是要体验到生活的本质在于“欲”,在于“痛苦”;有此体验,才能“出乎其外”,力求摆脱这种痛苦,忘掉物我之关系,排除一切功利的念头,采取一种超然物外、漠然静观的态度。
(六)、王国维论悲剧
1、叔本华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显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质。
2、王国维《红楼梦》的悲剧是当时社会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带有必然性。
(七)、王国维论艺术的形式美
1、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
2、王国维系统的考察了古雅(艺术形式美)的性质、地位、作用,提出以下论点:
(1)艺术的意象(壮美或优美)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古雅)才能表现出来
(2)艺术的雅与俗的区分,在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
(3)艺术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
(4)艺术形式美有自己独立的价值
(5)判断古雅之力与判断优美、宏壮之力不同
(6)创造艺术的壮美和优美要靠天才,而创造艺术的古雅则可以靠人力,但天才也要有修养之力
(7)在一定的意义上,古雅又可以说是低度的壮美、或低度的优美
(八)、古雅在美育普及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三、鲁迅、蔡元培、李大钊的美学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除了梁启超和王国维,还应该介绍三位人物:鲁迅、蔡元培、李大钊。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一篇光辉的美学论文。鲁迅对“摩罗诗派”的歌颂以及对儒家传统美学的批判,表现了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点。鲁迅提出的“不用之用”、“其教非复常教”的命题,表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