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哀乐中年》的“顾问”:生命在四十岁开始(6)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哀乐中年》剧本开篇也有人物表,主要人物的姓名在正文内也是简写成一个字——陈绍常、刘敏华简写为:绍、敏;陈绍常的三个孩子陈建中、陈建英、陈建平简写为:中、英、平。
再看《小儿女》剧本——王鸿琛、李秋怀简写为:鸿、秋;王鸿琛的三个孩子王景慧、王景方、王景诚简写为:慧、方、诚;另有二字姓名的孙川简写为:川。
以上两剧的“人名简写”都是取名不取姓,这在张爱玲《情场如战场》剧本中也有体现——陶文炳、史榕生、何启华简写为:文、榕、启(取三字姓名的中间字);叶纬苓、叶纬芳姐妹俩简写为:苓、芳(名字的前两字相同,故取末字)。
很显然,“兄弟姐妹姓名取末字”是为了区别他们,但“三字姓名取中间字”是个什么讲究呢?
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单名的好处是光叫名字的时候特别亲热”——这是小说主人公赵珏被同学在信中写作“珏”时所想到的。张爱玲曾被好友炎樱唤作“张爱”,对此她在《双声》中解释:“因为‘爱玲’这名字太难听,所以有时候称‘张爱’。”笔者猜测张爱玲比较怕“亲热”、怕肉麻,而“三字姓名取中间字”可能是为了规避感情色彩。
陆洁日记里也有“三字姓名取中间字”的人名简写,如李培林写作“培”,但他也写作“培林”,他还把李丽华写作“李”或“小咪”。看来这都是率性而写,毕竟日记是写给自己的。反观张爱玲,她不同时期的剧本(据冯睎乾考证,《情场如战场》1956年初完成,《小儿女》作于1961—1962年间),都保持着这些“人名简写”习惯,应是刻意经营。
也许有人要嫌这小习惯是多虑,因为名字的功用是指代人物,怎么去写,似乎并不影响剧情?
且看《小儿女》剧本第2场: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少女打一个青年一记耳光。)青年:(抚颊)干嘛打人?少女:你自己明白。青年:(茫然,注视女)咦?你不是王景慧?——我是孙川。[按:此处略去一些场景描写]川:(窘,咳嗽一声)嗳,景慧——景慧。[按:此处略去一些场景描写]慧:孙川,你再钉着我不放,我叫警察了。
这一小段戏起初只写:青年、少女,读者(观众)并不知道他们是谁,直到认出对方后,他们才有了名字:川、慧。足见张爱玲对剧中人的名字确有特别考虑——不让它们破坏情节、附带感情。
那桑弧有没有这些习惯呢?
笔者查阅了现已出版的几部桑弧剧作:《春满人间》(1959年作)是合著,《子夜》(1982年作)是晚年作品,剧本正文里写的都是人物全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