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特派》:韦斯·安德森的孤独颂(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 一层又一层的计划,问题与设计,多么地官僚作风,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麻醉吗?不管怎么样,韦斯·安德森试图解构的是“五月风暴”,但这一“风暴”的结局和后话在如今看来却是有些模糊的,它似乎就这么戛然而止,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成果,所有人都在讨论它,但却少有人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安德森和该文作者同样选择对作为政治的“五月风暴”保留意见——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听到了很多东西(流行音乐是不是反动派?是否要反对征兵?),唯独没有听到柴勒梅德的这份所谓革命宣言的任何一部分,它要么被各种原因打断,要么被隐藏在女孩那“呃呃呃呃……”的,夹杂着愤怒与疑惑的默默阅读之中。
显然,安德森对政治运动背后复杂性抱有一种欲言又止的状态,他更感兴趣的是围绕着政治而产生的艺术,在这里,则是1966年到1973年这段“后新浪潮”时期的法国电影,从戈达尔的《男性、女性》到《中国姑娘》等一系列走向政治化的作品,到菲利普·加瑞尔或马塞尔·哈侬在经历了“五月风暴”之后所拍摄的实验性影片,到70年代后里维特的《出局》和厄斯塔什的《母亲与娼妓》等作,这些作品同样也无法真正讨论出政治上的意义,但它们无疑都塑造属于年轻一代的情感旅程——在这些影片中,我们看到属于年轻人的相遇与集结,爱情与友谊,以及纷争与分离,这些旅程同时因“五月风暴”开始,也因为它而终结;可以说,它是关于集体的,也是关于孤独的,亦或是说,一切关于集体的,最终也是走向孤独的。里维特长达13个小时的《出局》拍摄于两年之后的1970年,其中让-皮埃尔·
利奥德饰演的街头混混想要成为一名记者,却被《法国晚报》拒之门外,后来因为某种巧合,他误入了一个地下杂志团伙的策划现场,并卷入到一个巴尔扎克式秘密社会的疑似密谋中,而这些密谋和结社所想要达到的宏大目标,没有任何人可以抵达…… 回到安德森对这场运动的描写中,我们明显又看到了另一种平行,也就是关于“集体”这个概念的平行。安德森在这部关于纸媒的“情书”中,似乎是有意忽略了绝大多数关于编辑部本身的故事,影片也不愿花过多的笔墨去呈现诸编辑在创作杂志时的幕后情景,安德森只展示文本本身,作品/文章本身是关键,古典与现代的不同观看法则在这里疯狂撕扯着,但难道我们不能从“象棋革命”的诸位“编辑”那各种匪夷所思的喧闹与诡辩中,看到这种集体的存在吗?还有爱情,这些“后新浪潮”电影在处理其政治理想的消亡时,似乎总是会回归到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关系上,尤其是三角恋的情感(厄斯塔什),安德森在这里看到了一些什么——我们虽然不懂革命,但我们看到的无疑是激情,不然又为何要把催泪弹的化学反应和真实的眼泪混合在一起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