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定律(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的2万多名患者数据,加上美国和英国的一批患者数据,我们是在百万级的数据中算答案。”王拥军描述的过程只有一句话。但实际上,8个月的时间里,在天坛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团队成员每天从早到晚地计算模型。没有人数过写了多少个模型,参与人员轻描淡写地形容,“就是一黑板一黑板地算。”
每周四下午,雷打不动的“统计课”。王拥军和经验丰富的统计师,一个负责将来自临床的困惑编成“双抗联用,能够降低5%的复发概率”这样的假设;一个建模编程跑数据。出了结果,再调整研究假设,重新编程,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
每节“课”都要拖到不得不结束时,王拥军才会带着写满数据和思考题的笔记本离开。“我再收集一周的困惑,下周接着算。”
从顶层设计开始,锱铢必较,因为数字背后是让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好好活下去”的机会。
为了证实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团队采用国际公认的“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模式,从114个国内临床试验点筛选了5170例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持续追踪研究,验证了最佳“平衡点”——“轻型卒中”“发病24小时内”“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联用21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90天复发风险相对下降32%,且未增加出血副作用。
“机会”成功了!
当王拥军兴冲冲地把“机会”的论文投给四大顶级医学核心期刊之一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时,却被退稿了。当年的编辑部,对突然出现的“中国数据”态度谨慎,对于中国临床科学家能够操作这样的大规模试验更是不敢轻信。
破除质疑最好的办法,是用事实说话。
有些是误会。中国的研究者习惯将项目准备工作的时间计算进项目时间,但在国外,项目启动时间从第一个病人入组3天内开始计算。
质疑是全方位的:
——试验方案修改过几次?
——11次。
——请提供从第1次到第11次每次修改所有的数据记录和会议记录。
——统计计划书修正过几次?
——4次。
——请提供每次修改所有的数据记录和会议记录。
王拥军和团队成员每次都按要求整理好所有的材料,并全部翻译成英文后提交给编辑部。
编辑部还有问题,“为什么没有提供工作语言材料?”
团队解释,为了方便编辑部阅读,特意翻译成英文。但编辑部态度坚决,“看不看得懂是我们的事,我们需要的是原始的记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