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洪波: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互文性考察(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邮票《佛祖降悟空》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 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泸洲者,虽好杀生,祗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贱;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如来站在圣哲的立场,试图以佛教普度众生的大智慧来拯救苦难中的人类。拯救的对应面是救赎,通过主体觉醒而自救。没有觉醒和自救意识,任何伟大的拯救都无法进行。吴承恩正是从《唐太宗入冥记》中获得了解决他救与自救脱节、矛盾的灵感。在《西游记》中,“太宗入冥”故事是这样的(引者概括):
太宗因失信于泾河老龙被告至地府“三曹对案”,从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受难。先是在鬼门关遭先兄建成、故弟元吉拉扯索命,又在奈何桥上被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被李世民剿灭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的冤魂围堵、声讨,吓得心惊胆战。最后,由于魏征的请托,判官崔珏枉法加恩,篡改《生死簿》平添了二十年阳寿。还阳以后,太宗举行水陆大会,选请高僧登坛讲法,超度亡灵,从而引发玄奘大师远赴西域,求取“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的“三藏大乘佛法”。
显然,这里的太宗入冥,已经有了太宗皇帝自我反思的意味,对有负老龙致其死亡(象征一生征战妄杀无辜的行为)深感内疚,故而在还阳以后诚心诚意地超度亡灵,乃至于自降身段,与主坛僧人玄奘结为兄弟,赐其“唐御弟”的身份赴西域求取真经。
尤求绘《玄奘取经图》
所以,没有这一则“太宗入冥”,就没有玄奘取经。它与“如来造经”一起构成唐僧取经的文学性缘起。
其二,凸显唐太宗的隐含形象。
《西游记》的主体内容是西天取经,主角是唐僧师徒。但是唐太宗始终是一个隐含的主角,因为他是唐僧取经的指使者。这一点,无疑被以往的各种“西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抹杀了,但也无疑在这则“太宗入冥”故事里被凸显出来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