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仇恨与爱:我们如何想象“黑人文学”?(2)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赖特在代表作《土生子》中讲述了一个因备受压迫和歧视而自暴自弃,并反过来残害无辜的白人的故事。比格·托马斯是生活在芝加哥黑人贫民窟的青年,被介绍给白人多尔顿当锅炉工和司机。然而在上班的第一天,比格送雇主喝醉的女儿玛丽回家,因为害怕被人发现自己和白人女性共处一室以死刑处死,情急之下闷死了玛丽。为了掩饰罪行,比格又一连串地杀了更多人,直至罪行暴露进入监狱。虽然律师马克思替比格辩护时称“种族歧视和极端贫困是使比格犯罪的社会因素,强调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比格还是被判处死刑。

反抗、仇恨与爱:我们如何想象“黑人文学”?


《土生子》,[美] 理查德·赖特著,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6月
虽然赖特试图以极端的方式展示黑人被扭曲的心灵,但过多的暴力描写和宣传式的语言也让这以抗议式的小说遭到了质疑。詹姆斯·鲍德温就提出了对赖特式的“黑人抗议文学”的批评。鲍德温将“爱”视为自己重要的理论资源,认为主张以控诉方式抨击种族歧视的文学不仅让暴力和仇恨占据了爱和恨的位置,还会加深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出版于1963年的散文集《下一次将烈火》就集中呈现了这些观点,并指出种族歧视的根源来源于白人对权力的病态迷恋,而黑人和白人都需要面对“如何利用黑人历史”的问题,抛弃肤色政治并承担责任。
散文集由两封信件组成,第一封《我的地牢在震动》是在黑人运动100周年写给侄子的公开信,第二封《十字架之下》记录了和黑人穆斯林领袖伊莱贾·穆罕默德的分歧和信仰危机,当时亚拉巴马州发动了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在书中鲍德温回忆了贫穷的童年生活和布满种族歧视创伤的经历。他13岁走去图书馆的路上被警察强行搜身。三十多岁和朋友去喝酒,酒保以看起来仍像男孩为理由拒绝给他和同伴威士忌。即便如此,鲍德温却拒绝将白人视作对立面,反而认为他们缺乏爱的能力。

反抗、仇恨与爱:我们如何想象“黑人文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