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把痛苦写在河流里,也写在纸面(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而对应的关系不止如此。朋友与作者都受了伤,朋友的伤痛是一种“身伤”,作者所受的却是“心伤”;朋友失去行动的能力,变成一种“不动”,作者却在蓝色中“流动”——讽刺的是,朋友身体的不动,却更能使她跳出伤痛(她进入了时间),而作者在蓝色中的流动,却更像是一种对伤痛的沉浸;朋友对伤痛的理解,就是伤痛本身,作者却在伤痛中理解出美——这是否是作者更沉浸于伤痛的原因?因为伤痛展现出一种迷人的美?而朋友更看到了人的有限性,并且承认这种有限。
电影《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剧照。
让我非常惊讶的两个段落,也是更为重要的两个对应关系的段落:一个是朋友指出“我们有时会在镜子前哭泣”,这是想要“自己的绝望被见证”;另一个则是作者照顾朋友的两年中,经常对朋友进行一种名为“转移”的行为,即挪进轮椅,又挪出轮椅。朋友向作者描述自己的疼痛,而在朋友描述时,作者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疼痛,所以“一同看着她的皮肤”——正是这两个段落让我感觉到了此线索的重要,这或许暗暗隐喻着痛感的“转移”。如果作者只是讲述自己的痛苦,那么难免陷入一种喋喋不休;而对朋友的痛苦的讲述,却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省视角。她作为一个他者看着朋友的痛苦,正如读者作为一个他者看着她的痛苦。“他人的痛苦”对于他人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作者把这个纳入思考的范围,让本书的写作有了很强的“元写作”式思索,也更大程度地彰显了她的真诚。
朋友的身痛是她未曾经历的,而当朋友描述痛苦时,或当她无意间对朋友造成痛苦时(在“转移”的时候),她会像是伤到了自己。她以一个外部视角去看待疼痛,看待自己“并不知晓的痛苦”。朋友说“如果在我之外还有人知道这份痛苦,那个人便是你”。作者也感到了朋友的“慷慨”,因为“亲近她的痛苦是给我的一种特权,尽管痛苦可以被定义为我们通常试图回避的东西”。作者觉得想明白这一点,“不亚于一种了悟”。
一个痛苦的人敞开自己的痛苦,往往是不受欢迎的,会被人“试图回避”。我们在同情痛苦的人的时候,是否已经把他们当成异类看待了呢?但敞开自己痛苦时可贵的真诚,可贵的“无防备”,给予出去的可贵的“特权”,却总是被忽视、被浪费。作者早已料到这种辜负,所以借用批评家对清少纳言《枕草子》的评价自嘲:“给人留下可怜印象的东西”、“毫无价值的东西”、“看似受苦的人”。并提前告知读者,有随时退出“钉毛驴屁股”的游戏的自由——毕竟谁愿意在他人的黑暗中“快速地旋转”,“晕头转向”地摸索,“小心翼翼地行走”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