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第三节功利主义(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利他主义道德的经验基础
密尔的功利主义浸透了个人主义的精神,但他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不等于利己主义(solipsism),相反, 他要求个人主义同时也是利他主义(altruism)。他的理由是:
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上的是非标准的幸福并不是行为者的一己私利,而是一切与此行为有关的人的幸福(这是攻击功利主义的人很少能公正地承认的)。例如,功利主义者需要行为者对自己的和他人的幸福严格地同等看待,像一个超然而又仁慈的旁观者一样。从拿撒勒的耶稣的金律中,我们看到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全部精神。像你希望别人待你那样待人,像爱你那样爱你的邻居。做到这两条,功利主义道德也就达到了理论的完备。
人如何能够做到利他主义呢?密尔诉诸人的良心。按边沁的“趋乐避苦”说,人的情感只能是利己的,而不是利他的。密尔于是采用其父留给他的联想原则来解释道德良心和利他行为的根源。詹姆士·密尔总结了观念联想的四大规律:接近律、因果律、相似律和频度律。虽然人的最初动机和观念都是利己的,但依据这些联想律,也会产生良心和利他主义。人们的利他行为最初出于利己的动机,比如说,为了得到别人的感谢和回报,并且也确实得到了感谢和回报,因此产生快乐的情感。这样,利他行为和快乐情感就会根据因果律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行为重复多次,根据频度律,利他和快乐在观念中就会形成稳固的因果关系,利他行为成了快乐的原因,由原初的手段变成目的,这就是利他主义。良心也是这样形成的:根据接近律和相似律,人们看到别人的痛苦,也会产生恻隐之心;看到自己行为的有害后果会产生羞愧之心,久而久之,这些同情心和内疚心就会成为自发的情感,好像是天性一样。
密尔指明,道德观念和原则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经验中根据观念的联想规律形成的。在影响道德的后天因素中,密尔特别强调学习和教育的作用,他指出,不但自然发生的观念和情感有联想关系,通过教育灌输的观念也会发生联想,比如在“上帝”与“虔诚”、“助人”与“快乐”之间,会通过教育的灌输作用而形成牢固的联系。
《逻辑体系》
密尔《逻辑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归纳逻辑置于整个形式逻辑系统的基础地位,改变了形式逻辑重演绎、轻归纳的传统。密尔的归纳逻辑不同于简单枚举法,他依据人类心理活动、尤其是联想活动的规律,说明归纳逻辑的可靠性。密尔关于逻辑性质和功能的解释归根到底是心理主义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