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普尔索普去世30年」“霍乱”时期的自我、欲望与死亡(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Phillip Prioleau,1982 Robert Mapplethorpe FoundationJ. Paul Getty Trust and 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虽然艺术家本人多次指出,自己对花卉这一主题感兴趣的原因是其诡异性,但我们却依旧无法忽视其中所隐藏的性意味。从19世纪开始,花卉便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大多数摄影师已经抛弃了它。在这一点上,梅普尔索普的不同再次表现了出来,更加不同的是,他通过对这些花卉进行精心地编排设计使得它们成为一系列形象与符号,开始承载超出其本身的意涵。
首先是由花卉这一主题加上完美形式而造成的精致所产生的某种“变态性”,即这些原本如此美丽的花卉和艺术作品在引起审美愉悦的同时,又催生着某种焦虑与忧郁。引起这一点的是梅普尔索普作品中所独有的“过剩”特点,这些完美已经(或说是好像已经)超越了完美而开始溢出,形成作品审美的餍足,造成某种毒害性和腐蚀性,甚至产生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就好似奥斯卡·王尔德在其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那幅太过完美而腐烂的画像。
Poppy, 1988 Robert Mapplethorpe Foundation其后便是花卉的性意味。在梅普尔索普对形式、光与色彩的精心运用下,这些花卉所展现的性既是完美的,同时又是诡谲且令人不安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似乎脱离了其诞生的特定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它们又因为围绕着性而难以避免地与80年代渐渐兴起的性保守主义思潮形成张力。相比于艺术家早期的“性”,这里被精心设计过的“性”相对变得安全和脱离了。因此,梅普尔索普这一系列所获得更多是对其摄影技术和艺术的赞誉,而没有产生如早期那般因性和情色而引发的争论与抗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