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花筐》才似乎懂了大林宣彦(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但在他这部作品里,善恶与其说在角力,不如说在游戏周旋——孩子们的恶作剧固然解构了大人们自以为的“正义”,也在帮他们完成最后的青春营救——就是把即将被父母卖到妓院的昌小姐解救出来。但是,真的可以吗?事实当然是不可以:当美少女终得恋人相救,逃至海上,但他们并没有逃离恶军官的追逐。恶军官,即那位常拜访昌小姐的战争幽灵般的存在。这一回,他把作为情敌的嫉恨,化为惩罚逃兵(男青年被应征后私自出逃)的公开行刑。被鼓声集合起的民众,远远目睹了这青春悲剧的落幕。美少女浴火重生,彩片到这里是以黑白呈现,算是剧中最凝重的一幕,紧接着又转彩,就是孩子们恶搞那位恶军官。
如果以反战立场论,盖而言之,大林宣彦好像并不想像前辈那样直给。那么,这是一种艺术趣味的差别,还是某种思考点的差异?多年来,我在想这一点。而在看完他2017年的《花筐》,以及2019年最后的《海边的映画馆》之后,某种困惑得以明朗。这不仅因为电影的观看,也因为他更多想法,在不同采访中得到展现:原来,他并不想拍什么反战电影。根柢的态度是厌战。他也并不想重复所谓“战争为恶和平为善”这样二元对立的说法,而是试图展示“战争与和平,其实都是由同样的人创造”这样的现实,以及那种“没能适时死去的感伤”。
作为被时间跨过的一代
以前,划分这类日本导演,我多看的是其出生的年份,以1945年为界,一种战时战后的两分法。但是,大林宣彦在采访中,更强调自己是被“时间跨过的一代”。这中间又有什么深意呢?这使我不免想到,他出生于战时的1938年不假,其故乡尾道属于广岛的一部分也不假。但当他所在的国家以“正义”之名发起战争时,他真正的年龄其实接近《原野、山峰、海滩》中的小须藤。而过渡到整个青年期,又是在消化战败带来的种种后果。
战争给他这一代带来的更深远影响又是什么,他在采访中着意做了解释,(战后)为了正义而做的事情,特别是政治运动,都是为了自己的正义理念。但在战争期间,他这一代还年轻,相信过日本的“正义观”。战争结束,又是战败国,就会觉得自己内心深处的正义感,是不值得相信的。“我们正在与人类的‘感官’对抗。”
这段采访附在我那张《花筐》碟的花絮中。字幕有几处译错,所以我在这里大胆猜想,这里所译的“感官”,或许应该是人类发自内心的那些感觉感知。当它被战争扭曲过一次之后,后来那些本该投身的出于正义的激进运动,在他们,反而会有意选择置身于外。这是朴素正义感经此一遭后的审慎与怀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