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花筐》才似乎懂了大林宣彦(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艺术家难免在其间做灵魂的自我交战,但当黑泽明说出“我们是表现主义者”时,大林也便选择了艺术家的站位。他们谁都不可能忘记这场战争,但他的表现方式已和上一辈不同。对昔日被形塑的一切观念进行重审、解构、戏谑与变形,从拍广告片一路锤炼过来的大林宣彦,有更多的影像手段来呈现其中的暧昧与张力。那种游戏魔术般影像营造的真真假假中,是他想要融进的战败国子民更多内心复杂体验的努力,忽视这个,可能真无法体会什么叫“没能适时死去的感伤”?
“厌”的确比“反”更能叩到他战争影像的质感,“厌”也最能整合出他这一代的阅读精神资源。中原中也的诗在他最后两部作品《花筐》与《海边的映画馆》中均构成互文的存在。而《花筐》中那现实之景与幕景交替使用的造境风格,更见出他为穷尽其表达所做出的卓绝努力。
《花筐》里的电影时间
《花筐》看似让人眼花缭乱,但捋清属于它的电影时间,多少能触到筋骨。电影根据檀一雄同名小说改编,脚本是他1975年写就(2017年开拍时又有修改)。这个时间比上世纪80年代的《原野、山峰、海滩》早,甚至早于上世纪70年代的《鬼怪屋》。按某种“一个艺术家终生都在创作一部电影”的说法,这应该称之为他一生集大成之作品。属于他的“表现主义”的印记在此片中可谓花样繁多,有几幅画面充满超现实感。
电影故事设置于1941年,但开头对应的却是1937年。这一年,是檀一雄《花筐》问世的时间,也是诗人中原中也离世的时间。这一年再转年,电影导演山中贞雄在中国的战场上病死。这是几个递进信息,配合着檀一雄的小说集《花筐》画面通过画外音依次传达,最后归结于檀一雄的一句:“昭和12年实在是让人阴郁的一年。”
影片在这之后就转入人物主要活动的1941,熟悉历史的人自然早都知道,这是这场于远方展开的侵华战争面临转折的前夕。但是对片中的青年男女来说,战争还只是一只盘旋于空中的黑蝙蝠,它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但还没覆盖住全部。这批忧郁的年轻人依旧活在自我当中。青春症候群,各有各病。虚无僧系、狮子系,或属无辜懦弱系。身处青春萌动期,他们不得不被大林宣彦少女美那征服。而美那是大林宣彦每部战争片都有的那种被守护对象。渴望她的吻,但这吻其实是含血的,因为她身患肺结核。血在片中一路跳跃着存在,时而黑白时而彩,但都调得无比浓艳。不折不扣的死亡气息。也确实,这些人都死于战时,除了从荷兰父母家回到日本的青年俊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