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入非自愿求助青少年个案的探索?|社工案例(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第二阶段,家庭治疗。一方面,与案主的父母、哥哥开展家庭会议,讨论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家庭成员间沟通方式,而建立正向的沟通,另一方面,鼓励该家庭增加家庭生活,如家庭共同进餐、家庭出游等,如邀请案主父母参与社区服务,丰富案主父母的闲余活动,同时制造案主父母共事的机会。
第三阶段,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多次家访,社工尝试与案主建立有双向沟通的关系,如从单字到词语再到句子的沟通,如以案主关注或感兴趣的事情与案主倾谈日常生活(如从游戏入手);
第四,重塑自我阶段。社工与案主进行成长计划的讨论,进行生涯规划的辅导,引导案主走出房门,进入社区,参与活动或工作或返校。
3.4跟进情况(以目前跟进的第三阶段,社工跟进陈同学的情况进行阐述)
3.4.1个案跟进遇到困难
难与案主建立关系,案主不认为自己有问题需要辅导,抗拒社工、心理医生等。
3.4.2介入前需要厘清的信息
第一,了解背景信息,确立谁是案主,案主呈现的问题为何,问题的处理顺序,找到首要问题,订立目标。
第二,如何向案主澄清社工的角色和身份。
第三,了解案主的心理状态,如:缺乏安全感、需要认同、鼓励、支持。
第四,运用何种介入技巧:同理/感受反映/内容反映。
3.4.3介入方法
第一,关系建立层面,初次见面的态度为面对案主需要真诚态度,不能有欺骗,案主拒绝社工,建议开门见山,说明“你是谁,你是干什么,表明不是帮他,希望认识你,走入你的世界”,刚开始不要期待对方有任何回应,沉默有可能在测试社工,观察社工想做些什么。
第二,面谈过程中技巧运用,一方面,表达尊重和理解,如社工与案主的对话可能只是社工在说,社工可以表明,“你可以继续做你的喜欢做得事情”,另一方面,同理父母的感受,同父母作出协议,描述案主现有的状态/情绪/表现,判断及评价,如缺乏安全感等,分析案主以后发展的可能性,如状态好有什么表现,状态不好有什么表现,之后社工及父母双方可以做的事情,如父母可多观察案主及不要对案主有负面批评,另外向父母澄清社工的保密及开放原则,比如社工可以这样回应案主父母“儿子想法所有事情不会报告,需要与其建立信任的关系,另外不会马上有成效,有特别状态欢迎找我们聊”。
第三,面谈前的准备,在跟进前预想会发生些什么、案主说些什么,做好回应的准备,如案主说“我要搬家了”,社工回应“听起来你很关注搬家这件事情。”社工避免做一个发问者,多用同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