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文化发展史(1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3>适应城镇起居特点,早市夜市买卖兴隆。饮食业的早市,古已有之;夜市普遍开放,则是宋太祖撤消宵禁(夜间戒严)之后。如汴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热闹地方),通宵不绝。"夜市以名店为主,众多食摊参加,好似长藤牵瓜,遍及大街小巷。其特点是规模大,时间长,摊点多,品类全,以大众化食品为主,并且送货上门,可以记帐、预约。
<4>同行之间竞争激烈,名牌食品层出不穷。许多店家为了能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在招聘名师、装修门面、更新餐具、改进技艺、推出新菜、招徕顾客方面,无不大用心计。还据《武林旧事》等书的统计,当时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场可供应宫廷名菜50余种,南北名菜200余种,风味小吃300余种。其中的"宋五嫂鱼羹"、"曹婆婆肉饼"、"王楼包子"、"梅家鹅鸭",名闻全国。
<5>接待顾客礼貌周全,主动承揽服务项目。唐宋酒楼的服务人员众多,态度谦恭,技艺精熟。那时还有承办筵席的机构"四司六局"。四司指布置厅堂、设计席机的"帐设司",迎送宾客、供应茶酒的"茶酒司",安排菜单、烹制肴馔的"厨司",端茶上酒、清洗盘碗的"台盘司";六局是指筹办果品的"果子局",供应蜜饯的"蜜煎局",采购蔬菜的"蔬菜局",掌管照明的"油烛局",提供醒酒料物的"香药局",负责桌椅家具的"排办局"。他们承揽业务,支应惯熟,主人"欲就园馆、亭榭、寺院游赏命客(请客)之类,举意便函办",只出钱,不出力,自在洒脱。
<6>食贩挑担深入街巷,居民购食方便迅速。当时是"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食贩很会做生意;以儿童的零食为主体;节令食品提前推销;不分冷热晴雨,全天叫卖;态度热情主动,不辞辛劳。《梦粱录》说,临安的男女食贩都是高声吟叫,唱着小曲,戴着面具跳舞,并且"装饰车担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耀人耳目",可谓心思用尽。
6、烹饪著述丰收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