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意与禅趣(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赵公说法如净名,自言前身元是僧。惟师粲可乐禅寂,译经不让什与澄。如来三昧惊幻目,游戏三生余习熟。天子置之白玉堂,富贵苦人如桎梏。不受一尘虚自照,万物芸芸观众妙。挥豪(同“毫”)不假意经营,我知顾陆非同调。
当时西域多象龙,独画栖禅了真妄。岩石宁须著(同“着”)幼舆,凌烟不必求诸将。谁呼胡僧从定起,向人不语惟弹指。颧颊深眸贯双耳,归渡流沙三万里。我独何人甘陆沈,着脚红尘十丈深。长松有约从公去,南岳天台无处寻。
上述题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大体是称赞赵孟如同维摩(净名)一样擅长说法,自言其前身原是僧人;师从于慧可、僧粲(粲可)一系的禅法,并受到天子的器重,但其视富贵如枷锁;他修习禅法,能观照自身清净之本性和芸芸万物之奇妙,故其挥毫作画不需刻意经营,而能自出机杼。第二部分主要围绕画作本身,描述该图绘栖息禅修的梵僧(西域龙象),得其了却真妄之情态;图中梵僧有岩石衬托其高情,并体现出凌云之姿;梵僧(胡僧)禅坐静默无言,一手作弹指状,高颊深目双耳贯环;末句意指其愿与公(指画中梵僧)有长松之约,跟随公归渡万里流沙而去,而不滞形骸于南岳、天台(均为禅宗祖庭)之间。
洪再新文对《松石梵僧图》的理解,有两处错误。首先,洪文认为“天子置之白玉堂”说的是帝师胆巴,但是审读全诗,笔者认为是指赵孟得到天子的器重(玉堂即宫殿),大另有题《子昂〈竹石〉》称“竹君石丈旧相望,直奉王孙直玉堂”,“直玉堂”亦指赵孟得皇帝的重视当值翰林。其次,洪文认为“长松有约从公去”可能是出于诗律需要的修辞之语,笔者认为在诗文中稍加修辞或有可能,但在画作名称上也要“修辞”则明显是削足适履,图中梵僧应位于松荫下。《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树明显不是松树,故《红衣罗汉图》、《松石梵僧图》只能是两幅画作。
此外,《红衣罗汉图》中罗汉有头光。汉传佛教图像系统中只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帝释梵天、天王等高级别的神祇像才会有头光,图中罗汉有头光表明其应为已证得果位的罗汉,在汉传佛教图像系统中,如果是刚逝世高僧的话不应画有头光。
鉴于洪再新文证据有误,笔者认为应相信赵孟本人的题跋,即该图是罗汉像,另结合着红衣的特征将其命名为《红衣罗汉图》是恰当的。
2. 梵相
《红衣罗汉图》中罗汉骨相奇古,深目高鼻,短络腮胡,耳贯金环,体现了梵僧(包括天竺、西域僧)面相,即梵相的特点(图04)。赵孟在1320年再题中提到了罗汉画的两种图式——唐卢楞伽“得西域人情态”的梵相式和五代王齐翰辈“与汉僧何异”的汉相式,指出该图属于梵相罗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