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意与禅趣(6)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图07/南宋刘松年《罗汉像》轴(三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面对上述罗汉画演变的历史情境,赵孟绘制《红衣罗汉图》时,没有选择王齐翰以来汉相罗汉的传统,对贯休奇古梦幻特质的梵相罗汉也不感兴趣,而是追溯至唐卢楞伽,当然还有卢楞伽创作罗汉画的方法——参照京师所见西域僧的面目情态。
赵孟在题跋中称“于罗汉像自谓有得”,与他“仕京师久,颇尝与天竺僧游”有关。赵孟前后两次在大都任职,第一次是至元二十三年(1286)被程钜夫推荐入京至1292年外补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第二次是至大三年(1310)奉旨入京拜翰林侍读学士至1319年因夫人管道昇疾得旨还家。1304年绘《红衣罗汉图》是在第一次离京之后,1320再题是在第二次离京之后。虽然没有赵孟与天竺僧交游的直接证据,但是元大都及江南确有天竺僧来华,甚至“天竺国在西徼数万里外,其高僧亦知公(笔者按:指赵孟)为中国贤者,且宝其书”。
除天竺人外,梵相亦指西域人之面相。元代统治者将治下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其中色目人即肤色、眼睛相异之人,主要是指彼时新接触和征服之西域人,其面目即属于梵相。元代及相关文献中,很少有西域僧或色目僧的提法,多用西番僧或西僧的概念,如元顺帝“诏以西天僧为司徒,西番僧为大元国师”,其中西天僧即天竺僧,西番僧即信奉藏传佛教的喇嘛。赵孟在大都接触之西番僧应远比天竺僧多,此外,赵孟还可能看到西番僧帝师的邈真像,如泰定元年(1324)朝廷敕令“以绘(八思巴)像十一,颁各行省为之塑像”。赵孟对西番僧及西番僧邈真像之观察,对其绘制梵相罗汉和梵僧像应亦有助益。
3. 唐人古意
与天竺僧交游体会其面貌神情,是赵孟创作梵相罗汉的现实基础,画贵有古意的思想才是深层次的动机。《红衣罗汉图》后赵孟跋称此卷“粗有古意”,其中古意的指向很明确,是指追溯唐卢楞伽梵相罗汉的传统。传卢楞伽《六尊者像》中罗汉既有梵相也有汉相,其中头戴红巾的读经罗汉和接受蕃王贡宝罗汉身后的红衣弟子像,皆呈高鼻深目络腮胡的特征。该图虽非唐人作,但是突出了宗教性而非奇幻或世俗性,具有唐画的特点,赵孟所见卢楞伽罗汉像是否包括此图现已无法得知。洪再新文中指出红衣罗汉面相和唐阎立本《步辇图》卷中的禄东赞像比较相似。此外,西夏榆林窟第3窟主室西壁《降灵文殊像》《降灵普贤像》中亦均有梵僧,此两图是在唐五代文殊、普贤像和“新样文殊”图式基础上的再创作,也属于保留有唐人古意的画作。相对贯休罗汉的梵相偏于奇幻而言,上述《六尊者像》、《步辇图》、《降灵文殊像》、《降灵普贤像》、《红衣罗汉图》中的梵相皆显得古典、深沉,体现了唐人古意的特点(图08)。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