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意与禅趣(8)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图10/元赵孟《人骑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元贞二年(1296)作《人骑图》卷(图10),1299年重题曰:
画固难,识画尤难。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若此图,自谓不愧唐人。世有识者,许渠具眼。大德己亥重题。
结合后隔水赵孟“吾自小年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幹真迹三卷,乃使得其意云”的题跋来看,他画马主要是受到唐韩幹的启发,另图中头戴翘脚幞头(唐代幞头样式)的红衣官员的形象应亦取法自唐人,可知他“自谓不愧唐人”说的就是取法唐人古意。
1301年,赵孟自跋画曰: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大德五年三月十日赵孟跋。
明确提出“画贵有古意”的观点,指出古意与今人“用笔纤细、敷色浓艳”的工细画风不同,属于“似乎简率”风格。
综合来看,赵孟所谓的“古意”主要是指晋唐古意,尤其是唐人古意,其指涉的范围包括罗汉、人马和青绿山水。这样观察《红衣罗汉图》,“粗有古意”就不仅仅是指罗汉的梵相特征,还应包括构图布置和青绿山石背景。
从《红衣罗汉图》中罗汉3/4侧面、端身正坐及前方摆放有木屐的特点来看,应是受到了唐代以来高僧邈真像的影响。敦煌藏经洞出土了吐蕃至归义军时期(中唐至宋)大量的僧俗邈真赞,并在敦煌绢纸画和壁画中发现有僧人邈真像,最为典型的是张氏归义军时期(晚唐)Ch.00145《高僧邈真像》(图11),图中高僧3/4侧面结跏趺坐方形毯上,前方整齐地摆放有双履。张氏归义军时期(晚唐)莫高窟第17窟为都僧统洪的影窟,洪塑像底坛西侧亦绘有双履。中唐皎然《大云寺逸公写真赞》说明了中原地区亦有类似的僧人写真。为何邈真像前都要画双履呢?现存敦煌僧人邈真像中僧人周侧通常还有水瓶、挎包等物品,都僧统洪像后壁画上甚至还有持弯头杖、方巾的侍女,举团扇的僧人(图12),契合《大云寺逸公写真赞》中所说的“一床独坐,道具长随”的特点。双履作为高僧最重要的物品,在供养的邈真像中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圣僧”的象征,体现了当时人的供养观念。
在其后的演变中,其他道具、物品都消失了,只有双履保存了下来。唐宋时期的高僧邈真像对其后祖师像有深刻的影响。元泰定元年(1324)祖顺《中峰和尚行录》称:“公每见师(笔者按:指明本)所为文,辄手书,又画师像以遗同参者。”提到赵孟每次接到明本教导佛法的文,都要手书并画明本邈真像送给同道一起参悟,可见赵孟曾反复绘制明本邈真像,并且图像有辅助参悟之功用。《大观录》著录至大二年(1309)赵孟画《中峰禅师像》:“中峰坐大禅椅,背靠蒲团,髡顶发鬖鬖,面丰盎,纹皱可掬,栗谷色衲衣,披红袈裟,两手作圆相,双履置小木几上。”强调像前有双履,另“披红色袈裟”的特征亦与《红衣罗汉图》同。元前期绘画中,红衣也是体现唐人古意的重要因素,如赵孟《人骑图》自题中称“自谓不愧唐人”,图中骑者即着红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