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学霸中蔓延的“空心病”,究竟是什么病?(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也就是说,对于“空心病”群体,并不能说精神科药物治疗是完全无效的。在这些患者重度抑郁发作,自杀念头非常强烈时,药物有助于快速稳定情绪。
而且,即便我们说抗抑郁药对“空心病”有一定的疗效,这也不能说明“空心病”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学因素。
北京回龙观院长杨甫德曾指出,人的精神活动可被看作“刺激-调节-反馈”的循环。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是整个环路出现了异常,从上游“刺激”带来了中枢神经的变化,再导致下游神经递质的变化。从认知到行为,都有可能出了问题。
换言之,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神经递质浓度异常很可能是“上游刺激”的结果,是病理机制的中间环节,而不是病因。
那么利用药物来调节神经递质浓度,对中间环节施加影响,这确实有利于减缓“刺激-调节-反馈”的恶性循环,从而减缓情绪症状。
但因药物难以触及“上游刺激”这个源头,也就是根源上的心理社会因素,那疗效就自然有限。
“空心病”的群体并不是吃药完全无效,而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药物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某个阶段的情绪波动,但无法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更无法解答他们心中的最大困惑: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03、
既然药物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空心病”,那很多人自然就想到了:心病还须心药医,“空心病”的问题需要从心理上介入。
可为什么徐凯文教授说,传统的心理治疗也不太行?
说得直白一些,这主要因为两点:传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流派的理论和技术比较低效,以及目前大部分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达不到引导“空心病”群体的水平。
对于第一个原因,传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流派的理论和技术比较低效,我们以前已经详细阐述过。
传统的心理治疗流派主要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其实都是在外显记忆层面进行分析和干预。精神分析疗法不适合青少年患者使用,很有可能恶化亲子关系,恶化病情,这一点我们也已经分析过很多次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