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HB突变自发PC/PG肿瘤的大鼠模型及肿瘤细胞的建立及意义(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图2. SDHB的功能[2]
对新构建的SDHB杂合敲除大鼠进行表达验证
与小鼠或其他物种相比,大鼠有很高的概率自发形成PC和PG(不过PC发生的概率比PG高)。在野生型SD大鼠中,最早12月龄就可以自发形成PC,到了24月龄时,PC的患病率可以达到10%,并且还可以人为通过高能量食物,辐照,药物以及激素刺激等方法增加PC的发病率。因此,利用大鼠的这一特性开发SDHB相关的PG/PC肿瘤细胞模型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研究人员委托赛业生物科技公司用TALEN(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技术构建了4种SDHB碱基缺失情况不同的大鼠,结果有3种突变成功地遗传繁育下来。对构建好的SDHB缺失大鼠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在转录层面,Sdhb /-大鼠肝脏的SDHB表达正好相当于野生型的50%左右,而蛋白表达则为野生型的68%。而且Sdhb /-线粒体复合体2的活性也只有野生型的一半了。上述结果说明将SDHB的表达和活性减弱的目的已经达到。
将Sdhb /-与Sdhb /-进行交配,可以看到有1/4的胚胎致死率(正好符合纯合Sdhb-/-所占比例),所以用来后续构建肿瘤模型的大鼠只能是杂合子。这说明SDHB对于动物的存活是必须的。经过多次尝试,两种能够进行无限连续移植的PC肿瘤的大鼠脱颖而出。它们都是经过辐照的大鼠,分别命名为RS0和RS1/2。这两种大鼠以及由其PC/PG肿瘤培养而来的肿瘤细胞系将成为后续研究的主角。

基于SDHB突变自发PC/PG肿瘤的大鼠模型及肿瘤细胞的建立及意义


图3. Sdhb /-大鼠SDHB的表达及SDHB缺失造成的影响[3]
SDHB缺失造成的病理改变
如果仅仅是SDHB基因的表达和RC2复合体活性发生改变,还不能成为理想的模型。需要进一步的组织形态验证。免疫组化实验发现RS0经过HE染色后有明显的Zellballen结构(这种结构是PC/PG肿瘤组织的重要特征),有着更清晰的血管结构和细胞结构,和人类PG的形态也非常相似。而RS1/2的细胞则更加弥散。在SDHB和SDHA的染色方面,可以看到RS0的SDHB表达显著低于RS1/2,而SDHA二者都有较高的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的染色则是RS1/2更为弥散。总之RS0在病理表型上展现出了多项PC/PG的特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