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能够提高共情能力吗?心理学家这样说(8)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 斯托夫人 著,林玉鹏 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0月
马塞尔·普鲁斯特这样说道:只有凭借艺术,我们才能摆脱自我,了解世界上另一个人的视角,这与我们自己的世界并不相同,否则,他人眼中的风景就像月球上的景色一样,我们永远都无从知晓。
2006 年,雷蒙德·马尔(Raymond Mar)与我们研究组的一些成员合作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人们的小说阅读量越大,在共情能力方面和对他人的理解方面就表现得越出色。阅读其他种类的书则没有这种效应。
我们招募了另一组参与者重复了这项研究,发现这种效应的形成并非由于那些共情能力强的人对小说有偏爱。其他的个体差异也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这说明原因似乎就在于小说本身及其作用。随后有实验证明了这种作用的存在。已发表的文章发现,要求参与者在阅读短篇故事后立即进行测验,小说的短期效应便会出现。
尽管这一结果存在争议,且结果本身可能源自启动效应(接触某种事物会使得随后的特定反应更容易发生),但有研究要求参与者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结果发现了阅读小说的中期效应。更有研究发现了与马尔的研究结果同类型的长期效应,元分析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总之,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目前已经十分确定了。
这种效应意味着小说,特别是关于他人意向的小说(如爱情故事、侦探故事以及纯文学小说)往往关注的是人物及其复杂性。这些类型的小说,以及某些其他类型的非小说叙事作品,比如传记,能够让我们在精神上创造一个与故事相关的世界,并将自己融入到角色的想法中。这就是索伦·克尔凯郭尔(Sren Kierkegaard)所谓的“间接沟通”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并不试图指导或劝说,更不是(鼓吹和宣传中的那种)强迫,而是让人们有机会思考自我,也思考他人的想法。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是这样说的:以一种创造和构建故事世界及其角色的方式阅读,其实就是完成了作者所做的事情;这是“作者式”的阅读。他说,若是被动地阅读,只完成一个“读者式”的阅读,那就“陷入了一种漫无目的的状态当中”。
在《贯穿文学的伦理》(Ethics through Literature)中,布赖恩· 斯托克(Brian Stock)写道:“看起来,所有的西方读物中都具备伦理要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要素的价值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