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镜头语言、象征意义、主题呈现解读女性电影《钢琴课》的魅力(3)

2023-05-02 来源:飞速影视
在我看来,用这种细腻沉默的镜头语言来表现女性某刻的内心世界,或许只有身为女性的简·坎皮恩才能想到。
相较于我以往看的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镜头画面更为细腻、丰富,感性与理性兼具地表达出了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多面与复杂。真的是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惊叹。

从镜头语言、象征意义、主题呈现解读女性电影《钢琴课》的魅力


02、事物的象征意义:钢琴、镜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极具深刻的象征含义,值得品味
导演简·坎皮恩自己曾说:
“在创作《钢琴课》期间,随着对剧本思考的深入,越发明白必须要有一个客体来赋予故事以特殊性。”
于是,简·坎皮恩在诸多方案里选择了以钢琴作为一种象征载体。
简·坎皮恩自己也曾表示之所以选择钢琴,是因为钢琴不仅是文明的象征;而且从视觉上看,钢琴与新西兰土著人的生活也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其实在我看来,除钢琴外,诸如镜子、裙子上的破洞等贯穿影片的细节也是值得品味之处。因为它们都不是导演的随机之举,而是有着导演的独特用意。下面就一一解读:
①“钢琴”一物其实兼具三重象征意义,三重意义层层递进深入
首先,钢琴是艾达表露情感的工具,象征着她的语言;
艾达这个角色虽然设定为了哑女,但是能够她能听见任何人的说话。因此,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她不会说,还不如说是她不想说。钢琴就是艾达向外在世界倾诉的工具与载体。
在我看来,这种音乐语言反而比我们的日常交际语言更生动、更具层次感。每一次细腻音符从指尖的流出,我们都能从这不断变化的旋律中感受到艾达的痛苦与挣扎。
其次,钢琴是故事发展的线索,见证着艾达的命运走向;
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钢琴”展开与推进的。从斯图尔特执意抛弃钢琴到贝因买回钢琴接近艾达,每个关键故事的节点,都是因为“钢琴”而得以继续推进。
可以说,钢琴也是有着自己生命的。她一边代替艾达表达着内心的情感,一边也是在替艾达诉说着不公与抗议。钢琴本身曲折的境遇,也就是艾达命运的暗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