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纠结(2)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前几年夏天,我在某市一所大学上课,晚上就宿大学的宾馆,旁边就是建楼盘的工地。白天奇热,这工地从晚上九点开工,通宵达旦,全然不顾左邻右舍。机器轰鸣之声,深夜听来像受了伤的猛兽,声声直击耳膜深处。分贝剧增的片刻,是猛兽的咆哮!
打开电视,压不过噪音。戴上耳机听肖邦,肖邦也被野兽吞噬。噪音一直到早上五点才停息。第二天的课几乎没法上。
失眠难熬,在朋友圈发布状况,获得各种同情和建议。
“今晚搬出吧”。
“这不算啥,我们在学生宿舍都忍受快一年了”。
有个建议很具体:“备一副安防耳塞吧,可以削减20到30分贝;另外,你用肖邦抗噪音怎么行,试试肖斯塔科维奇”。
有个朋友留下这样的评语:“全国建设,处处工地,现在的牺牲,为了美好的未来!”
这位朋友一向正面看问题,我知道他不是开玩笑。毕竟有个现成的标准答案:“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浮士德的故事源于欧洲民间传说,最早成书的版本是在1587年,作者是德国人约翰-史庇斯(Johann Spiess)。史庇斯是出版人,汇总了浮士德的种种,重在演绎。次年,1588年,英国作家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也出了书。这两本书的题目都是《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之后浮士德的故事不断被演绎,见于抒情诗、哲学性悲剧、歌剧、木偶剧、漫画,还有影视改编,种类繁多,大多和史庇斯写的情节雷同:浮士德为贪图世间的享受,将灵魂出卖给魔鬼梅菲斯特,最后灵魂被打入地狱。
根据这个非善即恶的套路,浮士德完全是负面人设,有知识,无良知,玩世不恭,恣行无忌。 再后来,浮士德变成了 “长发披肩的小伙”(long-haired boy)。1945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引爆第一颗原子弹,一个军官惊呼:“上帝啊!…… 这些长发披肩的小伙儿们失控了!” 这一惊呼,浮士德突变为现代科技失控的符号。
1979年,美国三里岛发生核泄露事件。《纽约客》杂志的社论说:“这些[核能]专家向我们提出浮士德式的建议,试图用人类会出错的手来掌控永恒,这是不可接受的”。再一次的惊呼,浮士德获得新的象征意义:不仅科技可能失控,人的理性会出错。
马克思和恩格斯借用浮士德比拟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地下世界。《共产党宣言》里说: “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