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华作家黎紫书:曾为拿文学奖写政治写族群,今天放心写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8)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今天的我跟以前已经不一样了,我没有再参加这类型的文学奖,也不会再为了参加而写作。这种状态之下,我可以放心地写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不论在马来还是别的地方,人类生活的困境是让我比较着迷的。当然这是因为我很幸运,可以靠着过去积攒下来的名声以文字维生,好像没有几个人可以像我这么幸运。

04 文学语言好坏不以精到为标准,混杂粗糙也意味着敏感和开放


界面文化:可以说一下比你年轻一辈的马华作家现在是什么情况吗?
黎紫书:现在的年轻作者比起我那一代其实要更不幸一些。黄锦树不是经常在采访时说马华文学好像马上就要灭掉了吗?整个环境已经不像是我和他那个年代了,那个时候台湾地区的文学奖还是很有光芒的,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现在文学越来越小众,文学奖也式微了。今天的台湾地区文学奖不像以前那样接受外来人士的参与,就算有一些仍然开放,它的公众影响力也不比从前,读者流失了,奖金也没有以前那么高。马华作家用来获得认可的那条途径,今天已经几乎没有了。年轻作者被看见的可能性比以前更低,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写作是一件很值得钦佩的事。但仅仅依赖人的精力意志是不够的,还是要解决怎么打出去的问题,否则马华文学终究会局限在马华这个小小的环境里,这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不过事情好像正在发生中。
界面文化:你在《流俗地》后记中提到,受益于多语言环境及边缘位置,马华作家的写作更“无疆界”,因而更容易打动人,可以具体讲讲吗?你怎么看待文学当中的主流与边缘问题?
黎紫书:中文世界里面,马华的确是风中之烛,这个时候就更要看我们有什么是别人没有的。说起来我们也有优势,相较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作者,我们从小在多语言环境里接受熏陶。这里面有坏处,比如我们的中文不像中国人那么流利精纯,它很粗糙、不精到。可是文学的语言不是以谁更精到来比较的。我要把马来西亚这种混杂、粗糙的语言变成文学的语言,只要处理得好,它也是很有魅力的,能制造出自己的美感。
你们生活在中文世界里就像鱼在水中,而我们不是鱼,硬要把我们放进水里,一定是比不过你们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对水可能更敏感,对水里的杂质问题想要了解更多,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那么这种努力是不是可以放进小说中,变成马华自己的语言?从文学语言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没有主流与边缘之分。
《流俗地》的语言即便放在大陆,还是有很多人称赞,说像水一样,让人感到吃惊。但我想说这种流利并非源自自然,它是我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这一点最为重要。你可能读不出这个辛苦,因为我本来就不想要人读出来。我写的时候混用了粤语和马华本地的语言,我根本不考虑什么是大陆的词汇、香港地区的词汇、台湾地区的词汇,只要能够放进去,读起来上口,我就适当地用进去,这种修辞得益于马来西亚人对语言使用的开阔和自由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