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李成“仰画飞檐”新解——兼谈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形式语言》(5)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15]]此后,又有刘继潮对沈括“以大观小”说做出了新的阐发,他试图突破近现代以来西方写实绘画话语和科学主义的影响,摈弃焦点透视的侵扰和“散点透视”的既定框框,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背景出发,溯源探本,以《易经》哲学之“观”为研究的起点和原点。他认为:沈括“创发的‘以大观小’之‘观’,来自于古老《易经》的哲学传统。‘以大观小’是易的观物取象、‘观小以知大’的创造性转换。”[[16]]“‘以大观小’只是一个比喻,一种想象,一种思维智慧。‘以大观小’之‘观’作为一种思维智慧,它的理论张力就是对单一视觉感官依赖性的超越。”[[17]]他富有创见的阐释了“以大观小”的理论,认为沈括的理论创新表现在:“一是‘以大观小’发现了古典山水画空间结构的智慧与奥秘。二是揭示了古典山水画创作的内在机理。沈括将古典山水画空间结构的庞大体系提炼概括为‘以大观小’,可谓是对深奥思想、复杂问题,非常智慧的概括。
”[[18]]
刘先生虽然对“以大观小”的阐释,摆脱了近现代以来西方写实绘画话语和科学主义的影响,富有创见的阐释了“以大观小”的理论。但他也认定“李成‘自下望上’、‘仰画飞檐’,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本体之‘看’,‘仰画飞檐’是对视网膜节选的再现与模拟。李成之‘看’暗合19世纪西方写实绘画的理路,即对景写生,再现视觉所见。[[19]]认为“以大观小”论发现了古典山水画空间结构的智慧与奥秘,揭示了古典山水画创作的内在机理。这样的阐释与评价,言过其实,依据不足,有郢书燕说之嫌,也误读了李成。因为他同样忽视了一个毋容置疑的历史事实: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空间观念、比例观念、造型观念、观察方法,创作的内在机制在沈括出生以前就已经形成并成熟了,中国古典山水画创作的内在机制,“以大观小”论没有参与构建。古典山水画的空间结构及创作的内在机制,包含有独特的比例观念与伦理秩序等因素,一句“以大观小”涵盖不了这个内在机制的全部意涵。
这个创作机制中的仰观俯察和游观、心观的观察方法,与宗白华、刘继潮所解释沈括的“以大观小”的观察方法并没有区别,“以大观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观察方法,是心观的一种,也不是沈括的新发明、新创造,先秦时及汉、唐、五代、北宋时期的诗人、画家,对此法实际早已了如指掌,运用自如。汉代的缩景术,郭熙的画论及画家们的作品都是很好的例证。尽管他与宗白华对“以大观小”的阐释摆脱了西方透视学的干扰,但他们却只看、只信沈括文本,不研究分析李成及古代画家的作品,就认定李成“仰画飞檐”等同于西方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法,陷入了沈括文本自话自说的陷阱,褒贬之间,未免孟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