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李成“仰画飞檐”新解——兼谈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形式语言》(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总之,今人对李成“仰画飞檐”和沈括“以大观小”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缺陷与误区:一、不考虑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态环境因素,用西方透视学理论,套说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空间问题。二、对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一知半解,没有把绘画形式语言中的比例、空间等要素及观察方法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对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不能整体、系统性的把握。三、凌空蹈虚,从文本到文本,仅局限于沈括的文本本身,不研究作品,不能与李成及古代画家的山水画作品联系起来看问题,做到图文并重,图文互证。虽然以图证史,以图探究人的精神世界,由于时代的久远、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异议较多,莫衷一是,有图未必有真相。但以图探究作品的形式语言、空间观念、比例观念及观察方法完全没有问题。不去仔细看看李成及古代画家山水画中的亭馆楼塔“仰画飞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画中亭馆楼塔与其它山水景物是否统一协调,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空间形态,就想当然的认定李成“仰画飞檐”是焦点透视法。
不管褒贬,不是南辕北辙,就是郢书燕说。
其实,“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就是沈括为阐述自己观点设的一个局,尽信沈括文本,恰恰掉进他自话自说的陷阱,这个陷阱恰恰成了今人研究、争论的误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又怎么可能读懂李成“仰画飞檐”之妙,发现中国古典山水画形式语言的奥秘与真相呢?
唯有张晓凌对李成“仰画飞檐”是透视法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他说:“李成的“仰画飞檐”之“望”是否能等同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之“看”,我是持怀疑态度的。”[[20]]他认为李成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他“不可能对魏晋以来的山水画观,对王维至北宋的尚意性文人思潮毫不领悟。既然如此,他怎么可能以‘焦点透视’与文人美学思想为主的山水观相左并分道扬镳呢?”“更接近类似真相的是,李成的“仰画飞檐”之“望”近于郭熙的‘高远’,可视作‘游观’的方式之一。它所获取的视觉感受亦为‘游观’必备的视觉经验。”[[21]]张晓凌从李成文人画家的身份及魏晋至北宋时期的山水观、尚意性文人思潮的大的文化语境出发,认定李成“仰画飞檐”之“望”是“游观”的方式之一,是视觉经验,而不是透视法,这是唯一跳出沈括文本陷阱的解释。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态环境里,产生不了科学意义上的透视学原理。
但张先生没有进一步分析破解李成为什么要“仰画飞檐”,那么李成为什么要“仰画飞檐”,他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