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我宗族、固我盟邦,宗法分封制背景下,“同姓不婚”的政治智慧(6)

2023-05-03 来源:飞速影视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到了周代,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近亲婚配的危害性了。

续我宗族、固我盟邦,宗法分封制背景下,“同姓不婚”的政治智慧


2、“同姓不婚”的家族利益考量周公定礼制,将人们同姓不婚的自然行为转化为定制,正式从礼法上确定同姓不婚的原则,从此,“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其实“同姓不婚”,主要是周代政治情况的客观需要——周代的天子和诸侯、诸侯和诸侯,始封时,相互之间都是兄弟子侄关系,如果同姓为婚,难免要在辈分上形成混乱,嫡庶、长幼、亲疏等尊卑关系都容易分不清。周人以礼治国,首先自己不能乱了秩序。而如果异姓结婚就没有这些禁忌,与原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嫡庶、长幼、亲疏很容易相对应,维护宗族内部的伦常关系,克服由此引起的家族衰落与内乱。“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义以道利,利以阜姓。”——《国语晋语》在这种情状下,出于维系子嗣延续和在宗族内部建立起规范的等级秩序的目的,“同姓不婚”披上了一层非常浓厚的政治伦理外衣。
在强调嫡庶之别、等级贵贱的周代,“同姓不婚”满足了安定统治的社会需求。

续我宗族、固我盟邦,宗法分封制背景下,“同姓不婚”的政治智慧


3、“同姓不婚”的政治利益考量“同姓不婚”,固然有其社会学基础,但是周代的统治阶层更把“同姓不婚”作为维系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血缘联系,作为促进华夏与周边民族融合的一种重要政治融通方式。简而言之,周人及其亲族,实际上处于外姓和异族包围的汪洋大海中。如果都是同姓结婚,“亲上加亲”,那怎么联合异族呢?他必须通过一种婚姻关系来达到血亲。周人在将大量的女子一同随嫁到迎娶姬姓女子的异姓诸侯的同时,也让姬姓的王侯积极从异姓诸侯中聘娶女子。《周礼》说天子“一娶九女”,一个人要娶多个女子,也是为了加强周人同其他姓氏族群的连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